秦始皇攻打六国的策略 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

说到秦始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宏伟事业,成为了被后人敬仰的具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经略的人 。
在那个割据混战的年代里,秦始皇究竟是如何一展风采,在七国争雄的局势中用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见地先后吞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的?
这般壮举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人企及的,那么秦始皇究竟用了什么办法战胜六国的合纵之法的呢?
一、秦始皇称霸天下有诸多条件,但治国先治人心,这样的治国之法是他成功的首要原因
作为完成中国大一统第一人,秦始皇成为皇家典范,多少后世君王想要成为像秦始皇一样,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君主 。但其实他并不仅仅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更让人倾心的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只有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想出比较可行的军事战略,才能够在吞并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心,为自己的政治统治打下良好基础 。在秦始皇的众多谋略之中,“治人心”的想法最为出众 。
“治人心”虽说属于政治战略,但是被秦始皇运用在军事用人之中也颇有成效 。从词义上就可以知道,治国首先要治人,只有百姓得到较好的管理和宽慰,才能让国家安稳、社会安定,而治人最核心的一点便是治心,其它都是虚设,人心才是治国之本 。很多君王为了笼络人心会采取非常手段,暴力压制和循循善诱的伎俩早就用得烂在大街上,秦始皇则与之不同,他治人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

秦始皇攻打六国的策略 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

文章插图
在自己的臣子面前,首先秦始皇会表现得不愠不火,倒是有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这一招被后人称为“不到火候不揭锅”,像秦始皇这样沉得住气的人也是少见 。他从不直接批评臣子哪里做的不好,而是等到缺点暴露无疑时才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让人自己先羞愧难当,自然就拿他没办法了 。这么聪明的君王身边自然不会少谋士,这些谋士在秦始皇的身边为其效力,秦始皇本身就比较能察言观色,更是使得君臣关系亲密,为以后的霸业也埋下伏笔 。
二、李斯等人为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秦始皇知人善用才得以福报
从公元前238年四月到公元前237年10月,只是一年多的时间却让秦始皇先后灭掉两个对手,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在势头正旺的时候他更是选择启用那些不被人看好的谋士为自己的前途出谋划策,胆大心细这四个字用在嬴政身上恰到好处 。
在嬴政亲政之前就有一些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其中要数吕不韦的政治集团最为猖狂 。他们掌控着秦国的军政大权,让嬴政很是头疼,还有以缪毐为首的一大政治集团,更是有太后在背后撑腰,面对着两股势力的侵扰,还没登位的嬴政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
公元前238年,嬴政终于要亲政了,那时候两大集团的斗争也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他们都想窃取秦国的最高权力 。这一点嬴政心里清楚的很,在缪毐发动政变的时候秦王政果断出击 。掌握着军事大权的秦王用武装力量直接击败了缪毐的政变,这一次绞杀不仅清掉了缪毐及其余党,甚至囚禁住了一直躲在后方的太后,当然,有了这样的成果自然也不会放过吕不韦的势力,他用吕不韦纵容缪毐为由罢了他的官 。虽然没有直接赶尽杀绝,但是三番五次的流放让吕不韦心灰意冷,知道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直接自杀了结 。
再说秦始皇消灭这两大势力之后任用贤才的事,李斯、王翦、尉缭、姚贾,这些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在各国展现才能,这也正是不被人看好的原因,尤其是李斯,他奔走于七国之间,从楚国来到秦国,这样的人一般的君王是不敢用的 。李斯心思细腻,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接近秦始皇,所以他拜在吕不韦门下,想借吕不韦的能力和秦王有接触 。这样的小计谋的确让李斯被秦王发现了,趁此机会和秦王讨论了兼并六国的想法 。
秦朝历代以来都是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从来没有急躁冒进过 。这次秦始皇大胆采纳李斯的建议,把渐进蚕食改为了急进鲸吞,这样的改变直接加速了秦王兼并六国的步伐,为秦始皇的称霸之路开启了倍速模式 。
三、在韩魏问题上秦始皇坚信自己的谋臣,不为韩国使臣所动,正确处理灭六国过程中的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