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电商化或成疲市茶叶销售突破口之

从2009年起,11月11日这个原先属于单身男女的日子被电商企业改造成了全网购物狂欢节 。阿里巴巴日前发布消息称,“双11”天猫和淘宝通过支付宝完成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 。其中,服饰类、家电商品等成为今年“双11”大促销主力军 。采访人员注意到,今年“双11”大战消费者的选择更加丰富,茶叶、酒类、食品等具有传统渠道优势的商品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 。
有机构预测,2012年茶叶B2C网上零售交易规模达到39亿元,到2014年,茶叶B2C网上零售规模将达到77亿元 。对茶企而言,电商潮流是大势所趋,近年来茶叶网商的大量涌现并在业绩上屡屡刷新纪录,足见茶叶网销的钱景 。但许多茶企仍心存疑虑,如果处理不好渠道冲突、无标准产品与网络的对接、人才培养等问题很可能自毁长城 。要不要介入?如何介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这个炙热的战场上生存?这些都是众多茶企关心的问题 。
茶市疲软冲击传统销售渠道
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消费市场的疲软在各行各业日渐显露,茶行业也不能独善其身 。茶叶消费疲软早于去年底就已开始出现,今年进一步疲软,茶叶销售经过中秋、国庆双节短暂的反弹后又陷入低谷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茶叶市场的滞销现象主要是内外交困所致,既有市场大环境下的消费疲软,也有茶业负面新闻对消费者造成的心理恐惧 。
茶叶批发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一直是判断茶市行情的风向指标 。采访人员走访芳村各大茶城发现,不少茶叶店门可罗雀,销售冷淡 。在一家经营普洱茶的茶行,店内没有一名顾客,店主王先生见到采访人员就大吐苦水,称生意难做,每天进店询问的人都极少,更别说交易 。
采访人员从众多家茶企都得到此类信息,市场疲软导致今年茶叶市场销量趋减,传统茶企几乎都难逃销量萎缩的命运 。“今年的茶叶销量比去年减少了两成 。”现今,茶商们面对两大头疼的难题 。第一,茶市冷淡直接带来营业额的持续走低 。第二,经营成本越来越重,房租、人力成本不断攀升 。
中国茶叶市场终端业态目前仍然是传统茶叶店占据主流,前几年持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把商业房产价格推向顶峰,除了门店租金快速暴涨以外,门店的“转让费”也高得离谱;此外,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又是茶叶店成本压力的另一个来源,现在茶叶店店员工资不低,但还是难以招到员工 。
市场消费的疲软使市场需求总量得以下降,而剩下的市场份额中谁又能赢得一杯羹?
不少茶商年销售额上千万
广州凌春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有机茶的企业,两年前开始“触网”,进驻淘宝、天猫、一号店等电商平台 。据该公司董事长陈凌透露,凌春茶叶走“实体+网络”的销售模式,尽管网络销售的营业额还不算大,仅仅占总营业额的两成左右,但逐年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 。
“相比线下购物,网上选茶有很多传统渠道难以超越的优点,例如地域性的拓展,在网络上,天南地北的茶叶都可以汇集一处,供人们选择 。”陈凌十分重视网络这个渠道,为此在IT人才较为集中的天河成立专业的网络运营团队,从美工、策划、推广到打包,一应俱全 。
【茶企电商化或成疲市茶叶销售突破口之】据调查发现,与实体店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淘宝及一些网上电子商城的茶市却显得异常热闹,茶市不仅不淡,而且其销量也呈上升趋势 。今年淘宝网评出的十大网商中,中闽弘泰就在销量上创了新高,尚客茶品和森舟茶叶也因销售业绩不凡而进入网商30强 。从淘宝网交易记录来看,今年茶叶网商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还有不少,进入网络领域的茶企越来越多 。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茶叶线下零售规模约1000亿元,并拥有巨大的消费者规模 。从整个电商产业链来看,茶叶作为农产品中的重要品类,随着网购市场的飞速发展也在悄然崛起 。根据易观智库预测,2012年茶叶B2C网上零售交易规模为39亿元,到2014年,茶叶B2C网上零售规模将达到77亿元 。目前,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 。
采访人员在天猫上浏览了几家茶叶商城后发现,每家茶企都在商城不同程度地糅合了时尚元素 。淘宝数据显示,25-35岁的消费者成为网购茶叶的主力消费者 。“网上购茶的多是对口感要求不严格的80后年轻人,对他们来说,喝茶代表的是一种都市生活态度,而非专业的品鉴 。”淘宝网对此现象的分析是,“一方面这一年龄层消费者的健康养生意识在增强,另外他们也更容易接受网购 。”但也有人认为,茶叶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以上,而受到目前网购用户年轻化的结构特质所限,将会阻碍茶叶电商市场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