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A股缺茶廿年

在大消费时代 , 白酒、中药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白酒四强的市值超过5000亿 。而同样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传统大行业茶叶 , 虽然市场容量过千亿 , 但过去20年在A股市场的成绩几乎为零 , 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随着峨眉山A募资加大茶叶投资、安溪铁观音上市之路越来越近 , 茶叶行业又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腾飞?
A股求茶若渴
近日 , 峨眉山A宣布将募资6亿 , 拿出其中1.9亿元 , 成立全资子公司实施“峨眉雪芽”项目 。而此前给康师傅等饮料公司提供茶粉的深深宝 , 也在近期调整募资投向 , 悄然向上游拓展 , 意图做大茶叶产业 。今年6月7日更有福建安溪铁观音发布IPO预披露文件 。“这一两年来 , 我觉得茶叶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做大的时机在慢慢成熟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告诉采访人员 。
朱启忠是茶叶行业中较早打算把企业做到上市的老板 。身为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他2007年底时曾打算 , 第二年推动公司在A股上市 , 募资10亿 。“我们没能成功 , 当时是碰到了一些偶然性因素金融危机以及普洱茶的泡沫破灭 。”朱启忠如是说 。
【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A股缺茶廿年】“对于茶产业的上市 , 政策上应该是没什么限制的 。”深圳一位负责IPO业务的投行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茶企上市公司少 , 朱启忠对采访人员分析:“关键是产业的问题 , 茶叶公司规模总体都太小了 。” 据了解 , 朱启忠的龙生茶叶现营收1亿 , 在当地算最大的 。安溪铁观音这家在筹划上市的公司 , 2009年的茶叶销量仅占全国的0.047% 。茶叶行业资深策划人士黄文阳对采访人员举出了一组数字:广义地算 , 茶叶市场全国可能有一两千亿的市场 , 但是茶企规模最大的也就十几亿 , 中国8万家茶叶公司 , 90%都是农民办起来的 。
资本凹地IPO破冰
“资本凹地 。”王庆对茶叶行业如此概括 。
上世纪90年代 , 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浙江绿洲股份两家公司上市搁浅后 , 茶企上市就搁置了十多年 。直到2007年 , 云南的茶叶公司突然发力 , 龙生茶业、下关沱茶集团和庆沣祥茶业齐刷刷3家茶企进入上市辅导期 , 并有云南普洱茶集团、大益集团、龙润集团等普洱茶生产企业 , 着手筹备上市 。可惜这几家公司的上市梦都未成真 。
“2007年前后 , 想上市的茶叶公司的确比较多 , 但当时正碰到普洱茶泡沫破灭 , 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成功 。”王庆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 , 中国两家实现上市的茶叶公司都在香港 。其中 , 龙润茶是2009年借壳龙发制药上市 , 而真正以茶叶为主业在香港IPO上市的仅天福控股一家 , 上市时间为2011年 。“香港上市的条件宽松 , 所以早期茶企上市都在香港 。”王庆说 。而A股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茶叶股 , 或许是今年6月7日发布IPO预披露文件 , 拟登陆深交所的福建安溪铁观音 。
走向暴利
“茶企究竟赚不赚钱?”这是茶企上市后 ,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采访中 , 采访人员却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行业盈利艰难 , 有人却说利润仅逊色于白酒 。而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则是行业发展阶段不同 , 企业经营产品、环节不同所致 。即使是人人高呼暴利的白酒行业 , 内地一些城镇酿酒厂产的酒 , 单价也仅几元钱一斤 , 毛利并不高 。
在黄文阳和王庆的眼里 , 茶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 。黄文阳说 , 大多数公司的利润只有10个点 , “赚钱其实很难 。”规模稍大一些 , 品牌成熟一些的公司盈利水平却会相对较高 。
朱启忠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的茶叶公司毛利大概25% , 净利润有15% 。从香港上市的天福控股及龙润茶的盈利情况看 , 盈利水平则更高 。根据天福控股年报 , 20082011年 , 其毛利率分别为44.9%、43.8%、55.3%和61.6%;龙润茶、安溪铁观音集团的毛利率水平近年也始终保持40%50%之间 。
资料显示 , 天福控股、龙润茶的净利润水平近年保持在15%20%左右 。尽管这个盈利水平比不上白酒行业 , 但显然也非常可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