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献哈达的礼仪 蒙古族献哈达的礼节是什么

【内蒙古献哈达的礼仪 蒙古族献哈达的礼节是什么】“没有羽毛 , 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 , 再好看的容貌也被人耻笑 。”这句谚语 , 是蒙古族人民崇尚礼仪的真实写照 。​献“哈达”和敬酒 , 均是蒙古族礼仪中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 。遇到主要庆典活动或欢迎贵宾、馈赠礼品等场合 , 为表示敬意和祝贺 , 要给在场的身份地位较高的宾客献“哈达”和敬酒 。​今天 , 我们就来一起详细了解下蒙古族隆重的礼仪“献哈达”风俗

内蒙古献哈达的礼仪 蒙古族献哈达的礼节是什么

文章插图
哈达的​来历​
哈达(蒙古语:хадаг , 宗卡语:དར། , 汉语拼音:hǎ dá)是蒙古族人民当作礼仪用的丝织品 , 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 。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 , 多为白色 , 蓝色 , 也有黄色等 。此外 , 还有五彩哈达 , 颜色为蓝、白、黄、绿、红 。蓝色表示蓝天 , 白色是白云 , 绿色是江河水 , 红色是空间护法神 , 黄色象征大地 。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 , 是最珍贵的礼物 。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 。所以 , 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的 。​
“哈达”一词 , 蒙古语称“哈达噶” 。一般认为 , 哈达是元代忽必烈传入西藏的 。1247年 , 萨迦法王八思巴随叔父萨班·贡嘎坚赞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 , 并在宫廷生活数载 。1260年 , 元世祖忽必烈继位 , 封八思巴为国师 , 统领全国佛教 。1265年八思巴首次返藏至萨迦寺 , 并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献了哈达 。据传 , 当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时 , 一旁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伸出手来 , 向他讨要一条哈达 。这样 , 此度母就被称为“卓玛塔尔联玛” , 即“要哈达的度母” 。在民间 , 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
哈达与古时候汉族“玉帛”中的“帛”类似 。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成功 , 大会天下诸侯 , 执玉帛与会者万国 。中原的玉帛 , “玉”字从王 , 应指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玉器 , 如琮、璜之类;“帛”字从白从巾 , 意为“白巾” , 也意为“顶级丝巾”(因为帛字与伯字发音相同且都以白为声 , 而伯字从人从白 , 义为“兄弟排行第一” , 则帛也是丝、麻、葛、毛诸多纤维织物中排行第一者 , 故有“顶级丝巾”之义) 。帛字中的“巾” , 在汉语中指长方形的布 。“玉帛”一词的本义是“在共尊帝王为家长的中华大家庭里(以玉表示) , 天下诸侯相互礼敬对方为兄长(以帛表示)” , 引申义为“兄弟部族亲如一家” 。
远古的“帛”在颜色、材料、形制、功能诸方面与现在所见藏族哈达相同 , 因此有理由认为藏族哈达的终极来源 , 可能就是远古的“帛”(藏族的古代可以追溯到大禹时代 。巧合的是 , 大禹的出生地四川省的汶川县 , 现今就居住着不少藏民) 。
关于哈达的具体来源 , 现有多种考证 。十六世纪中叶 ,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 , 鄂尔多斯接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 , 当作平常礼仪不可缺少的物品 , 并世代相传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这一天 , 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 , 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 , 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河宝石等贵重礼品 , 并且要配上白布 , 意思是祝福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 财源充足、享用不竭 。”可见 , 献哈达有吉祥之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