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涉嫌农残风波调查

近日有消息爆出信阳毛尖涉嫌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新金融采访人员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信阳市多个茶叶产区存在过度使用农药的现象,并且在加工、流通的后期缺乏有效监管体系 。而这背后则凸显了作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这就意味着当地企业急需产业升级,转型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
使用农药普遍
6月份沿着信阳市浉河港乡的山路两旁,随处可见青绿色的茶树,以及正在忙着采集鲜叶的茶农们,当然也不乏正在喷洒农药、除草灭虫的现象 。在茶叶生长的这个时候,正值春茶下市、夏茶上市的当口,天气最为炎热,也最易生虫 。
7日下午,50多岁的董家河茶农田文礼走进一家茶叶农药专卖店,买了一包除草药,开始当天的工作 。
“现在只需要除草,过不了几天我就要给茶园除螨虫、茶尺蠖等虫 。平均下来一年打药要打上三四次 。茶树冒了嫩芽以后,要打提苗药;叶子发黄以后,要打一种药;生虫子之后,则要根据虫子的种类,打不同的药 。”田文礼告诉新金融采访人员,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农药主要是除螨灵、阿维菌素等,平均每年一亩茶园的农药成本在100到200元 。
该农药专卖店店主向新金融采访人员透露,虽说政府有关部门倡导茶农多使用物理自然疗法,比如灯光杀虫、粘板杀虫等方法,但都不如农药来得直接 。除了一些示范园区搞一些物理自然疗法外,更多的茶农都采取农药杀虫 。
“收茶叶的人来收茶,只是随便看看品相,说个价格就收了,没有做任何质量检测 。虽然我们也知道打农药不好,但不打不行啊,生虫怎么办 。再者别人家茶园也都打农药,你不打的话,就把虫子赶到你家茶园了 。”田文礼说道 。
田所说的情况在小山茶茶山上很是普遍,茶园附近挂有一些宣传农药效果的广告语比如“使用xxx,杀虫(提苗)效果好”以及“某某农药试验田”随处可见 。
这里所谓的小山茶区别于大山茶 。大山茶多指信阳毛尖的优质原产地,海拔偏高,而小山茶则是其周边产区,海拔较低 。
“大山茶一般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 。春茶是不用打农药的,因为一来
4月份天气比较寒冷,二来高山上昼夜温差大,不易生虫 。但小山茶则使用农药很是频繁,尤其是在夏秋茶开采之际 。”车云山茶农宋辉告诉新金融采访人员 。
宋辉很期望茶叶市场能有一套完整、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 。“因为小山茶、大山茶只是信阳业内的区分,但都是信阳毛尖,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这个品牌价值就会有很大影响,不打农药的大山茶春茶价值也会大幅损伤 。”
“小山茶使用的农药品种很多,一般是在夏秋茶打药,
7月份打得比较频繁 。害虫里面茶尺蠖危害很大,不打药的话,茶叶嫩叶不到3天就会被吃掉了 。有时候夜里还能听到沙沙的,那就是虫子吃叶子的声音 。”当地一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打了很多农药,小山茶的人普遍会将自己产的茶拿出去卖了,想喝茶的就来高山自己摘 。
“每年大山茶春茶叶停采以后,每天都会有成批的人上来采我们剩余的茶叶,他们也不怎么喝自己的茶叶 。” 宋辉说道 。
新金融采访人员获得的一份2012年针对信阳市某茶企的成品茶叶检测报告显示,该成品经检测稀土超出相应标准 。
上游不可控
“清明春茶的时候不会打农药,但夏茶跟秋茶的时候要打 。目前文新茶叶对这一块的控制,是有一整套的质量检测措施 。虽说目前没有发现有农药残留的现象,但不能代表以后没有 。” 信阳文新茶叶集团副总经理黄运武告诉新金融采访人员 。
文新茶叶去年的年销售额在2.3亿,并打算于三年后在国内上市 。黄运武表示,文新茶叶同样有一部分茶叶是来自于市场收购成茶 。这样一来,生产的源头就会出现难以有效管控的情况 。
他表示,企业若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加强对产业上游的管控 。因为茶农不好管理,文新茶叶将过去“公司和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转变为“公司加基地加合作社” 。
据悉目前文新茶叶自建茶园仅为2万亩,更多的茶叶来源则依赖其吸收了6000多名茶农的合作社 。
“文新茶叶已经成立了种植方面的技术服务小组,该小组的几个人主要负责对合作社6000多社员进行培训,讲解农药的规范使用,肥料的规范使用,想从这一块,通过示范,让广大社员意识到这个产业必须要科学种植,标准化种植 。”他说道 。
五云茶业高管、信阳国际茶城运营总经理欧阳道坤也表示,五云茶叶会对产品进行定期的抽检以及送到外地检测 。“对于农户的种植是有指导的,但是企业没有能力去管控农户,只能说是鼓励他们科学种植 。比如说五云给茶农免费提供了一些饼肥,但茶农还是图省事,使用的仍旧是化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