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莓茶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永顺县发展莓茶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县委县政府应该把发展莓茶产业视为发展战略来研究,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品优势
通过调研发现,永顺县莓茶产业要做大做强在产品方面存在的主要优势有以下三点:
【永顺县莓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我县毛坝、砂坝、万坪、润雅、塔卧、石堤和首车等一带的红黄壤(酸性土壤)不仅非常适应莓茶的生长,且生长出的莓茶含黄酮量极高(通过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检验,其黄酮含量居国内同类产品首位,高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总黄酮含量≥6%),品质相对较好 。全县国土面积38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1万亩,可耕种荒面积38.6万亩,莓茶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
莓茶栽培技术要求不高,主要采用扦插移栽,只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让普通农民掌握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加上劳动强度相对较低,非常适合我县农村当前主要劳动力以老幼居多的现状 。
毛坝乡及周边村民对莓茶认知度高,推广普及相对容易,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和组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莓茶专业合作社 。
品质优势明显 。我县毛坝、砂坝、润雅一带莓茶栽培历史悠久,地质条件相对独特,天然和人工栽培的莓茶含黄酮量要高于周边地区;加上近十年来不断地开发与探索,制茶工艺水平提高较快,现已有成熟的制茶技术,市场竞争力也高于周边其他县市或地区;由永顺茶科所研制的溪州莓茶和毛坝莓茶协会研制的盼山牌藤茶市场销路很好,发展前景很大 。张家界市开发的茅岩河莓茶的茶叶来自我县润雅乡,保靖秦简茶也是从我县毛坝乡引进种苗移载,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我县的莓茶品质优于其他地区产品 。
(二)产业优势
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已经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方向是着力进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项目区域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探索形成不同区域先进适用的产业开发模式 。
2010年,我县生产总值为30.77亿元,三产业分别为10.02亿元、7.38亿元、13.37亿元,产业结构比例33.1:23.6:43.3,反映出了我们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小,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方式粗放,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 。特别是我县莓茶效益偏低,加工粗放,品质欠佳,没有发挥出应有效益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推动莓茶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十分契合我县县情和农业产业化调整政策,莓茶不仅可以一年种植多年受益,而且是大量吸收农村闲散劳动力的风险小、潜力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过大做出巨大的贡献 。
产业价值高
(1)开发潜力大 。莓茶含高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总黄酮含量≥6%,含茶多酚高达42.5%,高于任何一种茶叶,堪称茶中之王 。它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是一种集饮用、保健、医药于一身的纯天然绿色饮品,具有茶的口感和药的功能,常饮能调节肾功能,加强肾小管的重吸收,对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类风湿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尤其对降脂减肥、降血压的有效率达91.7%,对癌症也有一定的抑制和辅助治疗作用 。莓茶具有以上优于其他茶叶的独特功效,且饮用适宜人群极为广泛 。
我们把顶尖鲜叶制成茶,其余部分由湖南本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深加工提取二氢杨梅素(二氢杨梅素是较为特殊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除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解除醇中毒、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等作用) 。走莓茶立体开发之路,市场开发潜力极大 。
我们有国家级原产地地理标志溪州莓茶,如能形成品牌投放市场,可以产生更高的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莓茶产业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富民、富乡、富县的经济产业,更是一个长期性、生态型的朝阳产业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莓茶的收益是我县当前农业生产效益最好的,也是一种致富相对较快的产业 。
(2)生产成本低 。?根据调研我们得知,莓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每亩猕猴桃基地建设需投资2600元,而每亩莓茶基地建设只需2000元(0.5元/株×1000株+15元/根×80根水泥桩+300元拉丝),且为一次性投入,周期性相对较长 。?莓茶劳动用工数相对较少(一亩用工数在10-30个) 。莓茶的除草、采摘和制茶均为低强度工作,非常适合当前农村以老小居多的劳力劳作 。?莓茶生长过程中因为莓茶本质特点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只要少量农家肥即可 。
推荐阅读
- 夷陵区绿色健康理念大力助推茶产业发展
- 茶产业发展地方性立法项目即将发布
- 我国首个茶产业发展地方立法项目即将出台
- 福建,我国首个茶产业发展地方立法项目提交审议
- 贵州茶产业发展迅速 经济效益显著
- 海峡两岸专家漳平为高山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 海峡两岸专家,淘茶产业发展金点子
- 信阳市方案实施 助力茶产业发展
- 河南公布茶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打造茶叶知名品牌
- 云龙县,采取有效措施助力茶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