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记名茶 巧思焙出自家特色

有记不仅让老建筑有新风貌,也为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
承继百年历史家业却有着创新思维,有记名茶在民国64年(1975年)以前都是外销,直到第4代掌门人王连源接手才开了内销门市,并随大稻埕更新计划,赋予百年老店有新生命,使之成为传承教育茶产业文化之处 。
对于现今台湾茶饮文化多元且有进口市场竞争,王连源乐观且自信,茶是华人文化的一部分,市场潜力无穷,他认为发展精制茶,以及讲究品牌和质量将是台湾茶最大优势也是趋势 。
有记名茶的焙笼间仍使用传统炭火焙茶 。
有记名茶
台北大稻埕可爱之处,往往在于那新旧错落的韵致,就像热闹且都更建筑林立的重庆北路二段,竟有着这么一间维持着红砖屋瓦的百年老店有记名茶,垂着锦屏藤的红砖屋瓦自成风景,保留制茶工艺和机具的店内,更宛如一间活的茶博物馆,陈述着百年来台湾茶业的兴衰故事 。
厦门起家 早期外销
有记名茶是由现任掌门人的曾祖父王敬辉,1890年创设于福建厦门,当年名为王有记茶庄,第二代将事业拓展至南洋,并于1907年来台于茶业集散重镇大稻埕设立精制茶厂,奠定百年家业基础,但一直都从事外销,传至第四代也是目前负责人王连源时,才与兄弟在济南路开设第一家内销门市 。
鸿禧礼盒,以老店大门为配色灵感经典商品 。
老店翻新 保留古味
承继家业,致力推广精制茶以及茶文化的王连源,为老店注入新活力,近年翻新的老店维持典型闽南铺家建筑,前面是店面,后方是制茶厂,虽迎合时代改装,但整栋建筑梁柱都仍保持旧有,传统精制茶叶的各种机具也都保存下来,最里处甚至还有传统焙茶使用的焙笼间,茶香暖暖四逸 。以前开洗衣店的邻居还会来借焙笼间烘衣,让衣服满是茶香,王连源笑着又说,茶业出口贸易盛时,大稻埕这带多达
300家茶行,因此每当茶季、花季时,从中山北路一路过来满街都是花与茶香 。
改装后的店内仍处处可见骨董,如计算拣茶工资的茶筹、外销的茶箱、箱上打印的铁牌等 。原是工人拣茶梗的二楼,改装成时常洋溢书香、琴韵的艺文空间─清源堂,不求营利而是开放快失传的南管以及许多文艺社团在此聚会,每周二晚上6点半还有免费南管教学 。
饮joy袋茶及杯子,中英文结合与时尚的配色,让饮茶文化年轻化 。
【台北有记名茶 巧思焙出自家特色】要让喝茶 像品咖啡
说起台湾早期茶业外销盛况以及茶叶如何从采收、杀青到精制等流程,王连源津津乐道,对于百年老店发展也充满想法,设立网站、成立脸书(Facebook)粉丝团、推出年轻活泼的礼盒包装设计等,连学食品营养的女儿也投入协助经营 。就茶叶本身,王连源也很有想法,他以自家烘焙独有韵味奇种乌龙茶自豪,并指出乌龙茶有绿茶没有的香、红茶没有的韵,而且每家都能焙出自家特色,让喝茶也能像品咖啡一样很有乐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