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经典什么之一共七篇 孟子被尊为儒家的( 二 )

陵墓等,或为统治者征战 。在丰收的岁月,这些赋役虽是庶民们的沉重负担,但尚堪忍受;但在灾年,有的统治者不顾农业歉收,依旧横征暴敛、滥用民力,将无疑使灾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因此,孟子极力主张统治者在灾害发生时应尽量蠲免赋役,使灾民有喘息、救灾的精力和财力 。
具体而言,他主张田赋的征收“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 。“贡”和“助”都是三代征收田赋的方式 。“贡”是指统治者综合若干年农业收成,平均后得出一个数字,然后按此数字,较为固定地征收田赋 。“助”则是根据每年农业收成状况,征收一定比例的收获物 。孟子认为,“助”法优于“贡”法 。因为“贡”法不顾年成的好坏,一旦遇到灾年,农物歉收,按照“贡”法征收赋税,将使灾民不堪承受之重 。
孟子还提出,灾害发生时,统治者要“杀邦用”,即减省个人和国家的各项非必要的财务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财力集中用于救灾赈灾 。
孟子还提出灾害发生时的互助理论 。这种互助,既有国与国之间的互助,如他高度赞扬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发起葵丘会盟时所订盟约中的“无曲防,无遏籴”规定,即同盟诸国在面临灾害时应相恤互助,共渡难关,而不是“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这种互助,也包括民众之间的互助 。乡田同井的民众应“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共渡灾关,将损失尽量降至最低 。
影视剧中的齐桓公
文史君说
历史中国,灾害频发 。孟子没有像有些酸腐的儒者那样自闭于书斋,沉溺于经典,“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时刻关注着苍生和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救时济世的理论,并为此而奔走号呼 。尽管囿于时代,孟子不可能认识到各种自然灾害爆发的科学机理,但他提出的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客观上却具有减轻甚至是消除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效果;他提出来的一系列防灾救灾的理论,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灾害给民众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精神痛苦,更为后世留下足资借鉴的珍贵理论遗产,对后世防灾救灾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