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文章插图
作者 | 硬核云顶宫
责编 | 王晓曼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2019年英特尔发布财报后,其股价一度暴跌逾8% 。当时有分析师预测,英特尔虽然在2018年表现不佳,但以边缘计算为切口积极加入AI战局,或许会成为未来提振股价的爆发点,仅仅时隔一年,这个预言就成真了,随着最新年报出炉,直接使英特尔股价达到近二十年的最高点,这是今年各大科技股狂欢式上涨的一个侧面写照 。
我国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颇为亮眼,7月9日,阿里巴巴股价一度涨幅10%报262港元,使得阿里成为我国第一家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公司;美团股价同样大涨,市值突破千亿美金 。
全球科技股大涨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今年第一季度各个资本市场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有11家,到了六月末这个数字增加到14家 。千亿美元俱乐部的新贵全部来自互联网行业,美团、京东与拼多多,在最近一年最高涨幅分别高达226.6%、148.5%和414.6% 。股价变化反映了投资者看好科技公司的未来 。
这不仅仅是资本的狂欢,近日蚂蚁集团官宣上市计划,按当下蚂蚁的估值和员工持股的比例来估算,这次IPO大概会有五千亿人民币的市值归员工所有,这意味着,阿里及蚂蚁员工可能将诞生5000个千万富翁,500个亿万富翁 。很多人把蚂蚁的上市比喻成为”程序员的翻身仗“ 。
这样的狂欢景像,不禁让笔者想起20年前的网络泡沫破裂时刻,寒冬离我们是否遥远?
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文章插图
梦回2000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2000年,当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048点 。世界为互联网科技革命疯狂,当时世界最大银行花旗的市值,还不到微软的1/3 。不过好景不长 。纳斯达克指数只是在5000点上稍作停留,泡沫即宣告破灭,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纳斯达克指数狂泻66%,下跌到2000点以下 。
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在当下,同样的科技牛市,同样的科技股超预期的涨幅,似曾相识 。科技股的疯狂让专家一度表示出担忧,科技股价已经处于近20年来最高水平,我们需保持谨慎 。
目前科技股的与经济大势的背离让“科技泡沫”再一次成为了全球热议的话题 。任何一个新技术在刚刚问世时会出现投资超前的倾向,这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不过问题是泡沫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文章插图
正方观点,科技泡沫“正在路上”?
当我们回头看上一次“科技泡沫”在破裂前,那是因互联网而集体起飞的时代——当时的网络于大众,一如今天5G和AI于市场,刺激和欲望同在 。
20年前的互联网万众瞩目,吸引大量的资本投入,行业获得了远超其实际价值的投资额 。在1997年至2000年,一些没有商业模式、甚至没有盈利方案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疯狂的投机狂潮” 。疯狂无法持续,互联网泡沫迅速膨胀破裂,大量初代互联网公司一夜倒闭 。
当时的情况和目前何其的相似,因此经济学观察家会把目前的5G、芯片、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就不足为奇 。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2000年,只要提及“互联网”,不管公司是否真的有收益,股价都会上涨 。而如今共享单车、O2O、P2P等概念的炒作,和当时的互联网泡沫的产生逻辑没有什么差别 。
科技股疯狂造富的背后,“泡沫”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文章插图
反方观点,产业主导新兴科技,谈“泡沫”为时过早
笔者认为将网络泡沫与目前的新兴科技相提并论,并不合适 。2018年底,《连线》采访人员采访神经网络之父杰夫·辛顿时,曾问道:“一些学者警告说,当前的炒作可能会进入‘人工智能的寒冬’,就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当时由于进展没有达到预期,投向AI的兴趣和资金都枯竭了 。”
不过辛顿的回答是:“不,不会有人工智能的寒冬,因为AI驱动着你的手机 。在过去的人工智能寒冬,AI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它已经是了 。”他认为,在神经网络的潜力被挖掘殆尽后,深度学习浪潮有可能归于平静,但是AI不会有寒冬了 。
可以看到,今天的新兴技术正处于全面走向“产业化”的状态,它们的发展开始逐渐由产业主导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三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场景,这使得新兴技术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