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为:洞庭边问道
C04-C07版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京华时报采访人员田虎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 。
溯源
太湖滨的“吓煞人香”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高级的碧螺春,茶芽极为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万-7万个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也有传说此茶原先叫“吓煞人香”,当年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苏州市吴中区旅游局副局长蒋红萍告诉采访人员,每年春天旅游部门都会推出涵盖东山、西山的茶旅游线路 。“在东山地区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现场还有工厂,可以看炒茶的制作工艺,同时周边也有不少茶舍,游客能够在大自然中品茗 。”
茶乡人文
东山已恢复“斗茶”习俗
这个季节的太湖东山便是一座大茶馆,随处都是品茶的好地方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茶叶行业协会会长严介龙告诉采访人员,阅涛阁、雕花楼、东山雨花胜境等地各有其独到之处,游客既可喝茶打牌,又可远眺太湖山水 。
严会长透露,从去年开始,东山镇已恢复了传统的“斗茶”习俗 。据传,明代时东山的“钻天洞庭”帮将碧螺春的前身“吓煞人香”销往全国各地,为宣传茶叶,创设了一套斗茶之法 。茶商们本身都会炒茶,他们必先沐浴更衣,焚香祭天,再依传统流程现炒一锅新茶,由多名茶博士依次品评,对茶叶及茶汤的形、色、香、味等做出好坏评价,但最终不排名次 。因属于文斗,不伤和气又能促进本领,斗茶习俗受到茶商们的普遍欢迎,后来“吓煞人香”被清康熙帝赐名“碧螺春”而名扬天下,茶商们更是年年都要斗上一斗 。到了清末,斗茶之风日渐衰弱,至今已失传百年 。“去年举办了首届斗茶活动,希望能挖掘出洞庭山碧螺春的历史底蕴,重拾东山茶商的独特文化,并通过同行切磋,扬长避短提升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品质 。”严介龙说 。
西山岛里寻根溯源
清明前后,正是绝品碧螺春上市的时候 。苏州太湖西山茶叶协会理事长周永明告诉采访人员,从现在的温度、雨量来看,如果不出现异常天气情况,预计3月15日之后能有少量碧螺春上市 。那时山上的梯田间随处可见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的茶农,而桃花、樱花、玉兰也已盛放,漫山遍野回环数十里暗香浮动,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
![洞庭边问道](http://img.jiangsulong.com/220407/13233a305-0.gif)
文章插图
“碧螺春真正的发源地在西山岛的缥缈峰,游客可来此寻根溯源,景区周边有不少生态农家乐,除了品茶还有‘太湖三白’等鱼鲜可以品尝 。”
提起西山的碧螺春周永明非常自豪 。采访人员了解到,缥缈峰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 。据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记载,“洞庭山小青坞出茶,唐宋入贡 。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 。”这里所提到的贡茶院便坐落在缥缈峰山脚下的水月寺边 。传说碧螺春茶独特的螺旋状外形,就是明代水月寺僧人,受佛像上螺状头发的启发而独创的 。现在水月寺贡茶院还推出了采茶体验旅游项目,不仅可以采茶,游客采下的嫩茶还能凑成一锅,让炒茶大师代为炒茶,或直接在炒茶大师的指点下,自己尝试炒茶 。
问茶
茶果间种造就独特香气
园林和丝绸,苏帮菜和评弹,几乎就是苏州的代名词,碧螺春也是 。苏州市吴中区农林局林业站副站长季小明告诉采访人员,碧螺春产在东、西山两岛,太湖水系之间,这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大环境,而洞庭碧螺春的独到之处还是在于其“茶果间套种植” 。“东、西山的地质地貌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境界,碧螺春就交织在花树和果树之间生长,在这里你很难见到想象中的整片茶园,周围青山苍茂,各种果树与茶树混搭栽种,最多的是枇杷、腊梅、桃树、李树、橘子树,而且不少果树都已有200年以上的历史,这是碧螺春独有的景观 。也正因如此,碧螺春才有了独特的天然茶香果味 。”
同时,季小明介绍说,茶农采摘碧螺春的时候不能用指尖,否则会“红变”,要用指肚采 。而且装茶叶的篮子上还要盖上一块儿湿毛巾起保湿的作用 。“从今年的茶树生长和天气情况看,预计3月22日至25日碧螺春便能批量上市 。”
推荐阅读
- 三月春茶季_洞庭碧螺春的等级分类
- 三月春茶季_洞庭碧螺春为典型的小叶种茶叶
- 移动端1px边框的问题
- 立夏吃什么 8种水果让你边吃边养生
- 卫衣特别宽松特别大怎么办 卫衣两边太胖怎么改
- 花叶焦边是什么原因,花叶焦边是缺什么肥
- 中国最大皇家园林,相当于8个故宫,就在北京周边
- 三月春茶季?_洞庭碧螺春的加工工艺
- 洞庭碧螺春少量开采!上市在即!
- 价格直上7000元每斤,洞庭碧螺春还会更贵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