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为什么是“五味”之首?解构中国人的酸食DNA( 三 )


文章插图
《舌尖上的中国》海报(局部) 。
泡菜满四川,酸汤淹贵州,酸菜酸东北,浆水遍陕甘 。西北一些地方流行酸粥酸饭,北方以牧业为主的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酸奶是重要食物 。湘西黔东桂北地区苗族侗族聚居区有食用酸鱼、酸肉、酸鸭的习俗 。滇南滇西的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历史上,就有以食用酸果和用水果调酸的食俗,野番茄、生芒果、酸角等水果,是重要的食材和调味品 。广西云南操壮傣语各民族,钟爱酸笋,而且形成了以酸笋调制的系列菜谱 。贵州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州的酸食和调酸食材更为丰富,也更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酸汤、盐酸、菜酸、香酸、虾酸、臭酸、糟辣酸,使这一地区的酸食文化光彩夺目 。
即便醋酸,在各地表现也大为不同 。例如广西盛行的酸嘢,晋南人热爱的柿子醋,海南特有的糟粕醋,云南阿昌族的玉露 。虽然绘制出十分准确的酸域地图很难,但对各地食酸喜酸的程度做一个大略的概括,应该是可以的 。
说酸域,我以为应该根据对酸味的喜好和依赖程度,分两个层次:大酸域和酸域核心区 。中国食酸最为突出的人群和地区,可以分为南北两部,或者说有两个核心区域 。北方的核心区在山陕、宁夏和甘肃东部、内蒙中西部 。南方的核心区在贵州、湘西、桂西北、滇南 。从地图上看,这是两个连片地区 。这两个核心地区向外晕染,就是一个连片的大酸域,这个酸域大地图应该包括三北地区、大西南、湘桂两省、鄂西南、海南,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疆域 。
说酸域,只是广而论之,或者说是一个针对嗜酸人群和地方的晕染图,酸域之内酸味重一点,酸域之外酸味轻些,但酸域之外也有酸,有的地方,还酸的可以 。如果要补充这个拟测地图,只能用文字做出说明 。
原作者丨要云 摘编丨董牧孜
【酸为什么是“五味”之首?解构中国人的酸食DNA】编辑丨董牧孜 校对丨吴兴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