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一注册就接到骚扰电话,原因为何?如何解决?

长期以来,网友频繁举报一类问题,就是刚刚用手机号码注册并登录了App,浏览了一些商品或岗位信息,随后一段时间内接连收到几十个骚扰电话,内容涉及到诸如,汽车营销类4S店销售电话甚至是从未浏览过的车型经销商、楼盘售卖类询问买房意向推销房源中介信息、求职招聘类对基于个人简历信息的狂轰滥炸、网络借贷类的所谓低价贷款,股票推荐配置等等 。更让网友吃惊的事,其中很多推销人员还能准确说出个人姓名、性别、最近上网的浏览记录、工作履历等 。

App一注册就接到骚扰电话,原因为何?如何解决?

文章插图
这种利用电话过度营销,甚至不排除其中夹在不法分子的诈骗电话,引起广大网民的强烈不适和反感,网友怀疑是App将手机号码和搜索记录等个人信息“贩卖”给经销商,或者个人信息在某个环节泄露了 。那么到底是哪些环节的原因造成这种现状,我们来做简要的分析 。
现象分析
从App的下载安装、注册登录等环节涉及的个人信息来分析,之所以手机号码和浏览记录被用于“骚扰式”营销,主要是以下环节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从技术方法上,App可以通过调用“电话权限”“一键登录”等方式获取手机号 。通常,App申请电话权限一般用于标记用户、业务风控等目的,或实现在App内的接听拨打电话功能,但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中的子权限“READ_PHONE_NUMBERS”读取本机电话号码 。而用户一旦开启该权限,App就有可能通过该方式拿到手机号码 。“手机号一键登录”功能是运营商提供的一种服务,方便用户完成注册流程,省去输入账号密码的方便,而使用这种方式登录,由于过于方便,很多人没能意识到手机号已经提供出去了 。
App一注册就接到骚扰电话,原因为何?如何解决?

文章插图
二是从履责要求上,App等获取手机号是满足“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账号实名制管理要求 。注册账号成为很多App等提供服务的前提,长久以来是行业惯例,而如今,账号体系基本都采取了使用手机号注册的方式,这与办理手机号码必须实名登记的原因密不可分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倡导的实名身份核验方式,手机号成为“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一种可行方案 。同时,手机号几乎成了每个网民的必备信息,无需额外注册,且能用于接收验证码,这样的特性使其成为了账号体系的“最优解” 。如此,手机号便成了绝大部分应用程序所“必然”收集的个人信息 。
三是从收集使用规则上,App通常把使用手机号码作为商业营销的目的“模糊化”“宽泛化” 。在检测评估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App为了达到商业推广的目的,而大量使用表达模糊、扩大范围式的固定话术来兜底营销活动中对手机号码的收集、使用、共享等环节的风险 。如“当您选择参加我们举办的有关营销活动时,根据活动需要您可提供姓名、联系方式…”,究竟怎样才算是参加了App中的营销活动,是不是用户仅浏览了相关商品信息,就视为参加了营销活动,就可以直接将收集的手机号码共享给合作伙伴呢?这种不清晰的规则,对手机号码的使用范围限制几乎没有作用 。
App一注册就接到骚扰电话,原因为何?如何解决?

文章插图
四是安全水平差、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后被他人用于“骚扰”“诈骗” 。手机号码的泄露有很多渠道,常见的有管理不善给了“内鬼”贩卖个人信息的可乘之机,安全防护不过关被“黑客”拖库盗走个人信息,企业不遵守与用户的约定向第三方非法提供个人信息,对外展示大屏、快递单信息等未作脱敏处理,线下随手的营销登记、预约记录被挪作他用等等 。而且,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应用广泛,智能客服机器人也成为了进行过度营销的“骚扰源”,由于机器人效率高、成本低,即使没有掌握泄露的手机号,仅使用按地域等划分方式随机生成的号码拨打也成为可能 。
现象点评
手机号码作为每位网民几乎都拥有的个人信息,企业之所以几乎都会选择收集手机号码,是因为其确实“好用”,既能满足账户注册和管理要求(包括验证码登录、找回密码),也能满足有关政策制度的实名注册要求,还能用于“营销”“回访”等 。因此,可以说,手机号码是被收集最广泛的信息,当然也是被泄露最多的信息,如何进行违法违规收集使用手机号码的治理可谓是难上加难 。从可采取的措施来看,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开展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