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代酒是尴尬无奈之举

【以茶代酒是尴尬无奈之举】以茶代酒的来源、典故,和它所蕴含的意义 。古代有一个人,被后人用恐怖、变态来形容,这位就是三国时期孙吴末代皇帝孙皓 。但也正是他,创造了一个引用至今的名词:以茶代酒 。这个故事,代表着一份情义 。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我们听得耳朵几乎要起茧子了,真正听得进逆耳之言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古代,赶谏言的人要么期盼遇到一个明君,要么只能备受排挤,甚至遭杀身之祸 。
东吴孙皓即位初期,他还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对自己父亲南阳王的老师韦曜(yào)格外照顾,怎样个照顾法?还得说说喝酒这事儿 。
相传孙皓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一天到晚喝个不停 。更恐怖的是,他不仅自己喝,还规定只要是宴会,每个臣子都得喝个3斤酒,这还是最低的限度 。谁不喝,他就命令灌谁 。虽然这酒没有咱现在的度数高,临到不会喝酒的人头上,那也是一大难事,韦曜就面临了这样的难题 。据说韦曜的酒量非常小,但他是唯一一个孙皓特别优待的人 。对待喝酒这事,孙皓对谁都不宽容,但他却怕韦曜出洋相,于是暗中命令将韦曜杯里的酒换成茶 。君王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让韦曜感激涕零,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他 。
以茶代酒的意思,在那时其实就是对不胜酒力的人的一种照顾,用茶来代替该有的礼仪与情义 。在韦曜的心里,认为只要经常给孙皓提合理化建议,就能表忠心,于是经常发表自己的建议 。可是,韦曜想错了,报答的方式也错了 。忠言逆耳,孙皓却认为韦曜是在说自己无为 。于是越想越气,越觉得在宴会上帮他以茶代酒特别不值 。再后来,韦曜再也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相反,被灌的总是他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呢?回到现代社会,不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 。在饭局上,越是不会喝酒的人,越会被强迫喝酒,以茶代酒这事只能自己偷偷干,而一旦被发现,还要罚酒,想不醉都难 。
韦曜的悲剧导火索,来自一个规定 。孙皓经常喝到尽兴时,会随便点一个大臣,大家轮流说说他有什么短处 。如果这个短处,孙皓不以为意,那一笑而过 。如果这个短处让孙皓听了极不爽,那这个大臣当场被抓或被杀 。这个规定让大臣崩溃至极,宴会如刑场般进行着 。表忠心的韦曜建议孙皓取消规定,然而触碰到了孙皓的忍耐点,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韦曜报答之举得到的却是悲伤的结局,孙皓以茶代酒得到的回报也被自己的自负毁掉;就像茶与酒,两人的那种情愫剪不断理还乱 。以茶代酒之余古代,是一种理解,而之余现在,大多数是一种无奈与尴尬之举 。
现在酒桌上我们就经常使用这个词,以茶代酒,现在我相信更多的人看见这篇文章,会更明白这些深含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