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式样如此丰富的布朗族

【饮茶式样如此丰富的布朗族】布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约8.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布朗山、西定、巴达山区一带 。他们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素有古老茶农之称 。布朗族饮茶的独有方式包括吃得责生茶和口含腊茶、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等几项内容 。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即腊后,需求量也增加,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布朗族人日常把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劳动时累了就把腊(茶)放到嘴里含着,用口含腊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
在勐海县布朗族居住区,大凡宾客临门,热情好客的布朗人总会端上一杯浓郁香醇的茶水,客来敬茶是布朗人的传统礼节 。在长期的种茶、制茶实践中,布朗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用土方法制作茶饮方式,虽然没有现代化的精细加工,但却味纯色正,颇具地方特色 。
制散茶:布朗族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用自制毛茶 。他们将采来的鲜叶,在热锅中翻炒杀青,待鲜叶开始变色、变软时,将其放在竹席上用手搓揉成条状,然后均匀摊放于阳光下 。晒干后,就制成了布朗人日常饮用的晒青茶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散茶就是现在制作普洱茶所用的原料晒青毛茶 。用开水冲泡布朗人自制的晒青茶,茶汤黄绿明亮,入口醇厚回甘,满口生津,饮后使人神清气爽 。
制作竹筒茶:将新鲜的茶青放在锅内翻炒,使之散发青草气,趁热塞进香竹筒内,直到填满为止,用笋叶封口后扎紧,然后将竹筒放置于火塘边烘烤,烤时要不停翻动,当竹筒表皮烤成焦状,待其冷却后竹筒茶就做成了 。饮用时,剥去外层竹子,取出呈圆柱形的茶柱就可以用沸水泡饮或煮饮了 。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筒茶,茶香中隐隐透着竹香,且清香持久,茶汤滋味爽口清凉,饮后使人心旷神怡 。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生茶 。至今澜沧县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带上冷饭、腌菜、辣椒和盐巴,吃饭时摘上一把生茶制作烤茶:烤茶是把茶摘回来,经锅炒、手揉、晒干以后,把茶放入小茶罐中,在柴火上烤香,然后加入水熬成茶汤来喝,据说喝了这种茶能使眼睛明亮,头脑清醒,不疼痛 。他们把烤茶当作常备保健品而饮用 。烤茶浓郁香醇,也是布朗人待客之上品 。
制作青竹茶:布朗族居住地区到处生长着竹子,在过去,布朗族人民还有喝青竹茶的习俗 。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而就地取材是青竹茶的特点 。当地居民在离开村寨务农,在野外劳动或进山狩猎时,想喝清茶解乏止渴,便随手砍下野山竹,截成竹筒,下部削尖,插在地上,当作煮茶器具;或找几块石头堆成临时小灶,把竹筒放在小灶上,再向筒内加上山泉水,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堆放于竹筒四周燃烧 。当筒内水煮沸时,将适量茶树的鲜叶放入竹筒内,继续烹煮,将煮好的茶汤倒入事先已削好的小竹杯内,即可饮用 。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滋味浓醇、爽口,别具一番滋味 。
布朗族居住、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就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善种植茶树,茶也是他们重要经济来源 。因而,在与茶的密切接触中,逐渐形成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用茶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