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穴

归来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归来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归来穴位于腹部,脐下4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 。
一说归来“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 。

归来穴

文章插图
归来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仰卧位,归来穴在水道下1寸,中极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
仰卧位,当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上1寸、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 。
解剖位置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
归来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 。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 。分布着髂腹下神经 。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 。腹膜下筋膜是位于腹横筋膜和腹膜壁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富有脂肪组织,该层筋膜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续 。在腹膜外脂肪组织层中,有髂外血管、腹壁下动静脉、生殖股神经和髂外的淋巴结及其连属淋巴管等结构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外侧缘→腹直肌外侧缘 。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 。
布有髂腹下神经,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通过 。
归来穴的作用归来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并上行于天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冲穴,天部之气逆胃经上行 。
归来穴

文章插图
功效作用传输胃经下行经水,散化冲脉外传之热 。
归来穴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调血室,温下焦的作用 。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冲脉为人身之血海,起于胞官,出于气街,并足阳明经上行 。归来属足阳明经穴,邻近胞官,故善治妇科诸疾 。是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常用穴 。
因其可调气血以通经闭,提胞宫以复原位,故有归来之称 。
足阳明经筋聚于阴器,上腹而布,归来又位于小腹部,故可用于小腹疼痛、疝气等症的治 。
【归来穴】归来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阴挺诸病 。《金针梅花诗钞》归来条:“丸塞入腹唤归来,疝气奔豚亦妙哉 。”
主治疾病归来穴主治少腹疼痛,痛经,子宫下垂,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腹痛,遗精,阳痿,奔豚,睾丸炎,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等 。
归来穴主治少腹疼痛、经闭、痛经、子宫下垂、白带、疝气、茎中痛、小便不利 。
归来穴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闭经,崩漏,带下,阴挺,遗精,阳痿等 。
归来穴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阴挺、白带过多、阴中寒、不孕、阳痿、奔豚等 。
现代多用归来治疗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子宫下垂、腹股沟斜疝等 。
归来穴主治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少腹疼痛,疝气,茎中痛 。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白带,闭经,卵巢炎,子宫内膜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男女生殖器疾病 。
穴位配伍归来穴配大敦穴治疝气;
归来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
归来穴配太冲穴,有温经理气的作用,治疝气偏坠 。
归来穴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不孕症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针刺方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沉 。
向天枢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循腹里走至天枢穴;
略向气冲方向斜刺,针感沿胃经走至气冲;
针尖略向耻骨联合处斜刺1.5~2.0寸,下腹有酸胀感,少数向小腹及外生殖器放散 。
注意:孕妇禁针 。
艾灸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灸5~7壮;或温灸10~15分钟 。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
艾灸归来穴治疗脱垂子宫归位有些中老年女性在咳嗽、下蹲时发现自己阴道脱出块物,还经常伴腹下坠感、腰骶酸痛等不适,以为自己长肿瘤了 。到医院诊治,才知道自己患的是子宫脱垂症 。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林国华教授推荐艾灸归来穴,有助于轻度子宫脱垂归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