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X《只此青绿》,联名春茶3.3正式上市

近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作为春晚的“顶流”以贯穿始终的美学灵魂“青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与茶文化“不谋而合”——青翠嫩绿的茶叶,幽香淡绿的茶汤,与茶有关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传统文化的“青绿”意蕴 。
一、在喝茶这件事上,中国人能有多讲究
中国茶文化,始于魏晋时期,繁盛于唐宋 。在怎么喝茶更好喝这件事情上,没有人能比中国人更讲究 。
魏晋开始,人们喜用葱姜橘皮等香料或花果与茶同烹,以掩盖浓烈的青涩味,称为茶粥 。但很快,随着唐代制茶工艺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发现香料反而掩盖了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是“斯沟渠间弃水耳”,于是转而开始饮用纯茶 。
人们的讲究也开始转移到了烹茶器具和用水上,唐代时就已出现了茶具24样了 。茶具分工极细,可焙茶、碾茶、贮茶、煮茶、饮茶,每一个都是为了将茶的香气、滋味完美呈现 。
水质对于茶味和茶香的影响,人们更是早已洞察 。《茶经》将水分为了三六九等,认为山水最佳,而井水最次 。尽管古人尚未查明水质背后的原理,但这些区分却于现在科学研究的结果一致——井水多偏碱性,会茶汤氧化,滋味钝化 。而山水,即山泉水,弱酸性有利于可溶物浸出,因而茶汤澄澈浅亮,滋味突显 。

竹叶青X《只此青绿》,联名春茶3.3正式上市

文章插图
至于历代文人雅士尤为崇尚无根之水,也是有科学道理的——无根水其实就是古人能找到的最接近纯净水的选择 。去除钙镁离子干扰,最适合品茶香,赏茶味 。红楼梦里妙玉用的旧年蠲的雨水、专门从梅瓣上取的积雪珍藏五年后的“极洁净”之水,所烹之茶,想来不仅风雅,滋味也绝妙 。
可以说,古人凭借着对茶的滋味与香气的极致追求,找到了我们凭借现代科技才能找到饮茶诀窍 。而古人对于春茶的追求,更是其中最为极致的一项 。
唐代时喝茶会连同茶粉一同饮用,因此格外能感知到春茶的鲜爽与细嫩,“春茶”的说法自此开始流传 。到中唐时期,明前茶已成为皇室贡品,在皇帝品饮到之前,新茶是不能上市的 。晚唐时,还出现了为了品饮春茶而出现的三月三茶宴 。到宋代时,北苑明前贡茶已成了斗茶游戏中最高级的茶 。
在追求极致“鲜”茶的过程中,茶的种类不断丰富 。一些有产地特殊或有特殊文化意蕴的茶更是受到追捧 。比如“始于西周,发乎于秦汉,盛名唐宋”的峨眉山茶,便广受追捧,“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的赞誉更是流传天下 。
春茶所带来的极致“鲜爽”滋味,是古人春日最大的仪式感 。满瓯泛泛烹春茶,清幽香气与鲜爽滋味,茶的意蕴在一杯春茶中展现到了极致 。
古人对春茶之“鲜”的追求,也不断趋于极致 。唐代时,为了讨好帝王,当地茶园改良技术,在2月就将新茶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到宋代时,“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已成了惯例 。
二、中国人爱茶,更爱这一口鲜爽春茶
刘嘉玲说:“喝绿茶就是春天的事情,清明前的绿茶是最好的 。”品饮绿茶时最大的享受,就是“鲜爽”,但并不是所有春茶都能有这样的滋味 。
茶的滋味,来源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的相互配合 。鲜爽,是茶多酚和氨基酸,邂逅得恰到好处时造就的味觉盛宴 。低得趋近完美的酚氨比,就是造就春茶鲜爽滋味的关键 。
而想要寻找到这样精妙比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
竹叶青X《只此青绿》,联名春茶3.3正式上市

文章插图
天时,就是春茶的采摘时间 。
风和日暖,茶芽在和煦春风中悄然萌发 。茶芽生长的每一天,内里的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也改变着茶的滋味 。随着季节的变化,鲜叶中多酚类和氨基酸的含量会随着产生差异,春季时酚氨比低,而夏季时酚氨比高,因此春茶滋味多鲜爽,而夏茶则多苦涩 。
但同在春季采摘,随着茶叶不断伸展老化,滋味也会发生变化 。在茶芽向茶叶转变的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持续升高,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茶的滋味也会逐渐由鲜爽转为浓醇 。
因此,想要享受到一年仅此一次的鲜爽,一定要在春天里,早一点,更早一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