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曾在栖霞山写茶经梅花谷办中国首个茶研所

新华报业网讯 中国首部全面探寻茶文化的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从本周一晚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 。该片全方位呈现了产茶地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制茶工艺、复活的古老茶艺以及各国茶道等 。该片一播出,就引起众多爱茶人的浓厚兴趣,连平时不喝茶的人也被悠久的茶文化所吸引 。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喜爱喝茶,吃茶食成为很多老南京每日必做之事,南京地产的雨花茶也蜚声海内外 。扬子晚报采访人员近日多方采访,了解到南京的茶文化史上一些趣事 。备好一杯香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南京那些茶故事吧 。
南京人每年喝茶6000吨雨花茶销量不足一成
【陆羽曾在栖霞山写茶经梅花谷办中国首个茶研所】南京市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松市说,据不完全统计,南京目前每年的茶叶销售量在6000吨左右,其中的地产茶销量有2600多吨,地产茶中的雨花茶只有500吨左右 。如今,雨花茶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名片 。南京的郊区和中山陵园景区、雨花台景区都出产雨花茶 。每到清明前后,茶客都以抢先喝到第一锅雨花茶为幸事 。由于南京雨花茶茶园面积有限,产量不算高,加上茶场人工成本较高,所以雨花茶的定价一直都比较高,在市场上走的是高端路线 。陈郁
高淳溧水也产白茶江宁翠螺和龙针都不错
除了雨花茶,南京各郊县都有一些不同品种的茶叶 。
浦口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福童”“九华嫩剑”“狮岭春早”“梦麟”“狮岭佛馨”等多个品牌的绿茶屡次获奖 。
市民熟知的白茶多来自浙江安吉或溧阳、金坛等地 。其实,南京本地也有白茶种植 。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就有白茶少量种植,每年产量只有500公斤左右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
高淳是南京郊县中的重要产茶地,主要分布于桠溪、东坝、漆桥、固城、县茶叶实验场、付家坛林场 。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长叶、迎霜和白茶 。
1984年,江宁还创制了一种江宁翠螺,外形卷曲形似螺,色泽绿翠 。翠螺茶经饮耐泡,具有头酌香,二酌浓,三酌味不减,四酌味犹存的特点 。江宁区黄龙岘村种植有龙针、龙毫两种绿茶,其中,龙针茶因其色翠、香怡、味醇、形美四绝而著名 。
唐朝故事
茶圣陆羽曾到栖霞山试茶品泉
唐代茶圣陆羽(公元737-804年)字鸿渐,湖北天门人 。唐代大历年间,品遍各地名泉名茶的陆羽专程至栖霞山试茶品泉 。途中,避居阳羡(宜兴)的诗人皇甫冉闻讯,盛情相邀,小住对饮,并赋诗《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曰:采茶非采撷,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惋花 。诗中的“王孙草”就是茶叶的雅称,可见茶在当时是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饮品 。
告别皇甫冉后,陆羽便前往栖霞山,他无心浏览枫丹露白、宛如仙境的栖霞美景,而是专注于采绿芽,品新茗,汲清泉,试香茶 。此后,山僧遂于陆羽试茶处造笠亭并摩崖刻石,以志纪念 。当时高僧隐士、文人墨客常常雅聚亭畔,赏枫品茗,吟诗作赋,传为佳话 。宋代茶废泉枯,亭仅余荒基,仅存“白乳泉、试茶亭”六个隶书大字 。
据南京栖霞山景区管理处李宏主任介绍,陆羽在栖霞山种茶的范围在现今中峰和龙山之间的坡谷地,即如今的白乳泉、青锋剑、试茶亭一带,其住处称陆羽精舍 。《茶经》部分初稿就源于此 。为纪念陆羽曾在栖霞山种茶,采茶,品茶,试茶及品泉的经历,栖霞山风景区管理处于龙山之巅陆羽茶庄遗址附近复建了“陆羽茶庄” 。整个建筑为四层仿唐风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主体建筑每层设置外廊,宽窄不一,使建筑立面既富韵律又有变化 。屋面采用特制本白色大规格琉璃筒瓦,古朴幽雅 。建筑一至三层主要为游客提供茶水服务,登上四层可望长江、紫金山、南京城,栖霞山的美景一览无余 。四层还展出了陆羽《茶经》以及和“茶文化”相关的资料 。目前,栖霞山中与陆羽有关的景点,有品外泉、试茶亭的石刻遗迹等 。
清朝故事
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就在南京
清朝时,南京钟山产的云雾茶已经很有名 。1905年,两江总督周馥派我国著名茶叶改良专家郑世璜等前往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考察茶业 。郑世璜在考察中发现,中国制茶工业长期以来停滞不前,国人引以为豪的红茶,其制作方法如果再不改良,经营模式如果再不转变,就有可能被印度和斯里兰卡出产的红茶所击败 。郑世璜把这些观点写入了《乙巳考察印锡茶土日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