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工夫中寻找古早味

【龙井茶,工夫中寻找古早味】西湖龙井,只在城市近郊狭窄山地生长,唯有每个环节都极尽精细,方可制出名副其实的古早味龙井 。
每年春茶季,总会收到几罐龙井,附上“这是从……处好不容易弄到的明前茶呢”之类赠言 。放进冰箱珍惜保存,但喝起来,总有“不过如此”之感 。
今春走访茶之路,就下了决心,要把这十大名茶之首弄明白 。于是,3月底江南这一程的最后几天,住进满觉陇飞鸟集酒店,静下心来看做茶 。满觉陇和虎跑,是最靠近城区的西湖龙井产区,去年来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桂花龙井的活动,结识了住在这里的唐小军师傅,他也是极少数还在坚持制作全手工龙井的茶人 。眼下清明即到,白鹤峰顶上老茶园刚开采,当天采下的鲜叶,当天做好 。第一天晚上,就被叫去参与这天做出来的三款龙井审评 。已经深夜十点,屋里屋外几口电炒锅上,师傅们还在正在忙活,做茶季节每天做到三四点,睡两三个小时再起来监督鲜叶,是最正常不过的节奏 。三只评审杯并排放起,三克茶叶,五分钟出水,各自拿汤勺舀着喝 。唐小军先让我们盲品点评,最后揭晓 。中间一款,是唐家兄弟俩手炒茶混拼,花香清新的一款,是唐家大哥手炒,花香浓郁的一款,是唐小军手炒,用最传统的旺火热锅法 。以往最多也就是栗香和甜香,但这几款茶,喝下去既轻盈又温和,带着甜美的花香,滋味则清甜润泽,化为回甘留在嘴里经久不散 。唐小军说,这才应该是传统西湖龙井之“貌似无味,实为至味,太和之气,弥于齿颊”的感觉 。
只是这样的龙井茶,越来越少 。和拥有广袤山水的茶区不同,西湖龙井,只在城市近郊狭窄山地生长,唯有每个环节都极尽精细,方可制出名副其实的古早味龙井 。
龙井成名于明,后来居上,超越传统绿茶名产区安徽松萝山、宜兴罗岕、苏州虎丘天池,成为名茶之首,算来也有四百来年了 。高濂的《遵生八笺》里说龙井茶“山中仅一二家,炒法甚精 。近有山僧焙者,亦妙 。但出龙井者方妙,而龙井之山,不过十数亩” 。自古以来,龙井核心产区,正是西湖西面迤逦诸山,又分为“狮龙云虎梅”五大字号 。自满觉陇路深入,沿山道而行,才知道几大字号原来弯弯曲曲连成一线 。如龙井村、胡公庙一带背靠狮峰,就是最负盛名的“狮”字号 。白鹤峰、杨梅岭、翁家山次之为“龙”字号 。“云”指云栖、五云山,“虎”指最靠近城区的虎跑、四眼井 。而“梅”字号的梅家坞,过去是列入“云”字号的,五十年代大规模种茶,屡受国家领导接见,竖为标杆,也就渐渐独立 。更靠外的龙坞,前些年被列入西湖龙井二级产区,本地人且还不怎么认,更别说西湖产区之外只能称为“浙江龙井”的茶了 。
风土是茶之根本 。五大核心茶区东受西湖水气润泽,南面钱塘,诸山溪涧遍布,林木茂盛 。而其中又以狮峰贺白鹤峰接近峰顶高处“白砂地”茶园最佳 。由石英岩、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既有丰富矿物质,又比低处的红砂黄砂土含更多砾石,土质更疏松,更利排水 。是以,茶农都知道,在林间白砂地长出来的茶树,有时鲜叶一采下来,就散发出栀子花香或兰花香,是极好的原料 。所以,即使在一级核心茶区,也有小地域的高下之分,是山下平地的,还是山腰向阳坡地的,或是山地白砂地的 。爱琢磨的制茶师,想方设法找来鲜叶制作对比,辨别细节差异 。不爱琢磨的,采下自家茶园的就算数 。更有成心不劳而获的,每天凌晨从外地拉进鲜叶冒充 。市面所见,可谓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
再者为鲜叶 。优选品种龙井43号,经过几十年大规模推广,如今已占半壁江山,多数茶园,尤其是梅家坞这样土地较多的村子,整个山头一层层都是龙井43号 。传统龙井,用鸠坑群体种,尤以30年以上老茶蓬内质为佳 。现在都讲明前赶早,三月伊始就能上市的茶,价钱最高 。龙井43号、迎霜等改良茶种,不但开采比老品种早,做出的茶也更平滑光亮,产量也高 。若是一味追求尝鲜,买到的茶多半是新品种 。而老品种要到清明前几天才能开采,产量低,做出的茶不如新品种漂亮,颜色微暗,但口感更厚实绵长 。眼下又受到重视,狮峰还特意建了“传统群体种资源保护区”,给茶农补贴豆饼肥钱 。除了品种,鲜叶采摘也很重要 。茶农都知道新梢萌发,最底下包裹芽头的鱼叶是不能采的,标准采摘只取初展一芽两叶,否则会有“冬味” 。采茶工全部来自外地,清晨上山,午后下山 。要求严格的,会验收分筛,再开始萎凋 。将就一点 。特别是小茶户,也就常常不注意这细节,甚至认为带鱼叶可向茶客显示是头拨采摘,但留无妨 。采下来的鲜叶,薄摊于晾筛中,自然萎凋,时间够长,渐渐柔软,散发出浓郁香气,这时是入青锅炒制的最佳时机 。看茶做茶,每天时间都不一样,可能两三小时,也可能长达七八个小时 。制茶师需要随时观察,保持耐心 。而在狮峰、梅家坞随意走访的茶户,多不在意 。有客人要茶,下午两三点才下来的鲜叶,随便晾晾就开始炒,傍晚就能做好,也就没发挥出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最佳特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