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苦、集、灭、道”四谛为真理的佛教思想 , 在生活中用茶来比拟 , 的确是最用心的 。
首先 , 禅和茶同为苦中甘甜 , 回味悠长 。无论多好的茶 , 必须用适当的开水冲泡;无论多高深的禅 , 也当在生活中体验 。所以 , 历代高僧都强调在生活中修行 , 用修行来指导人生 。
苏东坡和了缘禅师于河边论道 , 一个喝酒 , 一个品茶 。东坡先生将吃剩的骨头扔于河上 , 引狗去追 , 东坡先生即兴一句“狗咬河上(和尚)骨” , 将了缘禅师立于禅之上 。了缘禅师略一思索 , 将东坡先生写的诗扔于河上 , 顺口一句“水漂东坡诗(尸)” 。境界更高 , 无常更妙 。
故于苦中生乐 , 乃禅茶一味之妙 。
其次 , 禅和茶同为集中清醇 , 爽心宜人 。集者 , 缘分也 。所以以茶为道是要看缘分 , 古人说:道不同 , 不相为谋 。
很多人以为天天用一套豪华的茶具 , 泡一壶高档的茶叶 , 燃一柱上等的沉香 , 供上鲜花、伴上雅乐 , 年纪轻轻 , 侍者伺候着 , 花几个小时时间在那里小口细酌 , 以为茶道 , 其实 , 那是在等死 。
当辛苦的农民在太阳下劳累耕种一天后 , 满头大汗的回到家里 , 亲人用粗制的大碗 , 泡上一碗温暖的、粗制的红白茶 , 老农一口倒进肚中 , 长长的舒口气 , 哪个爽 , 才叫禅茶一味;当工作了一周后 , 礼拜天全家人来到公园 , 带上家乡的小吃 , 泡上几碗盖碗茶 , 在冬日的阳光下聊天、打牌 , 亲情融融 , 老少乐乐 , 这才是禅茶一味;退休了 , 几个老工人、老干部泡一大壶保温茶 , 在寺庙的后院子风中对弈欢饮 , 不相让步 , 这才是禅茶一味 。
对境而生意 , 于缘而起禅 , 本不可强求 。
故于集中生乐 , 乃禅茶一味之趣 。
再者 , 禅和茶同为灭中妙香 , 回味悠长 。灭者 , 成住坏空之无常也 。所以禅和茶本无好坏、无对错、无取舍、无断常 , 香自本来 。
无好坏:皆染污而生 , 本质空性 , 所以无需执着 。
无对错:还需因人而异 , 绿茶凉胃 , 红茶生热 , 无论多高档 , 体质不同 , 也得各取所需才是恰当 。
无取舍:用则受益 , 不用也不关生死 。解脱非禅而在于心 , 生死非茶而必须水 , 无禅亦能解脱 , 无茶也能解渴 。
无断常:若得个中妙 , 禅茶都是道 , 执断执常都不可取 。
一直以来 , 我都很喜欢喝茶 , 但居于乡下山野 , 多为寺院僧团奔走 , 故以不渴即为大乐 , 偶尔闲暇 , 得阳光下 , 徒弟高兴想起了 , 泡杯“好茶”来 , 也自得其乐 , 悠哉游哉!
法不可说 , 不可问 , 各自欢喜就好!
【素全法师,禅茶味从何来】
推荐阅读
- 在峨眉山 念声禅 供杯茶
- 水墨茶禅,当代名家书画十人展日前开幕
- 禅茶文化 大佛龙井的生意经
- 茶禅体 茶佛相通
- 茶禅味,紫陶冲泡出的顿悟
- 从日本茶道发展看茶与禅的关系
- 茶禅体中的文化境界
- 禅茶味,爱饮茶者心有灵
- 禅茶文化成茶业发展新热点
- 世界遗产地理杂志记者,蒙顶山永兴寺体验禅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