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茶语,给茶盖所房子


原研哉先生说:给一件事下定义或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了解,如果能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挑战其真实性才可能深入了解它 。设计是一项由感性转化为理性过程的工科,其保持最初的感受并可以实现是一件幸福的事 。
所谓;修园,仅仅是将一个凌乱的院落,做了一次梳理和扫尘,再将个人的一些情怀陈设其中,经过五十余日,峻工在即,有文字片段,示为念想 。
【古今茶语,给茶盖所房子】 窄巷子20号,原本是一座拥有两个天井的川西全木结构的老院子,因商业需求,中庭被封闭,后院开了门 。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与主人贾先生多次沟通,选择只有两个,第一,彻底拆除,重新规划,还原院落本应拥有的精神;第二,在现有基础上,在平面功能上下功夫和疏理人流导向,进行二次再设计 。最终选择了后者 。好设计并不一定要用好材料,而是让材料努力服务于体验 。有关材料的选择,其实是一种态度和对经营产品的诠释 。
与茶有关的体验有许多表现形式,贾先生的母亲王总与我交流时,反复强调“文化二字,外象的形式说得模模糊糊,听者便很辛苦 。我再三追问:何为“文化? 王总不答 。近年来,这个词像是一条鱼,在每个行业里窜来窜去,心生质疑 。余秋雨在一篇讲演稿中写过这么一段文字: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这是一个时代人要努力的,不放弃便是进取 。把论调降低再降低,在快乐拙趣中不妨去耐心寻找 。一日吃得三顿简单干净的饭菜,晚上可睡一个安静的觉,推门便见绿树,侧耳听得流水,不远处还有隐隐传来的鸟鸣 。这种生活简单吧!可作家舒国治说:过起码的这种生活也可能是革命 。在后院我们设想用茅草和竹,添两株梅,还有草和石造一个简单的篱园,因为小,我起名并题写了《别置》 。
二十余年前,王总在峨眉山地区坚持有机茶种植和推广,后创办了“峨眉山有机茶品牌 。守住一棵原种茶,一杯好茶将是她此生的追求,理想不大,但她会快乐地做一辈子她 。研磨书写:天上有一棵茶树,愿意到地上来生长 。并嘱咐同仁,一定是原木本色,字涂墨绿,落款印章一定要用纯度较高的红来制作 。院中栽了一棵歪脖子的石榴,对联,黄墙,竹帘,茶,相得益彰 。古人修园强调“得宜,“得宜便是美,而苦心营造无非也只想落个“舒服二字 。
施工负责人阿财自作主张把草儿种在了墙上,满满的 。午后我晃过去的时候,阿财还在专注地种草,见到我,满脸笑容 。他的助手像弹吉他的先生,不说怎么也猜不到是专业石匠 。贾先生却像是一位设计师,每日不分昼夜与大家并肩作战,偶尔指点一下江山 。参与倒设计中来,并且彼此获得快乐和知识原本是一种渴望,在这个设计作业中被充分体现 。打开思想,让智慧进来,通过快乐从而产生化学反应,惊喜就是这样不断地生成的 。一日已经是凌晨四点了,我们三人在城市的下半夜绕圈圏,寻找粮食 。原本是一个很商业的项目,在午夜脱去了外衣,理想暴露,在摇曵的暖灯下,显得楚楚动人 。不知是对或错,但商业行为的尽头一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冷落、冰凉,我坚信:也是天堂 。
在这个项目中,我大量地使用了朴素材料,比如红砖、枯树、宣纸、油画布,还有竹 。贾先生总是担心会太空 。我说:设计师做六分,主人一分,还有三分留给客人 。空不是没有,空是合适,顺眼的空最美 。这仅仅是我个人论调,只能代表个人坚持的理由 。时间一天天过去,从平面功能的梳理、材料的选择,、改造方案的确定、施工进场,事从繁复中一步步向前推进 。那天阿财冒火了,“这活没法干了,墙面白了被说成苍凉,黄了被说成沉闷 。说真的,的确也苦了阿财了,我们总在随心不是随意这个界限里坚持,也是底线 。
一日抵绵 。拜见了幻师傅,有言:慢的东西才可能是好的,平常的外象才可能拥有正真 。设计也是如此 。后院一直吊着一对极不和谐又极其漂亮的吊瓜,我多次嘱咐贾先生取下来,先生总是不忍心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完美的生活总是离我们不远却不可及 。其实贾先生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开始这个要保留那个也要保留,这个不动那个最好也不要动 。到后来渐渐地在取舍间游离,舍去了一点我执,生长中的体悟就是经历诸如此类小事而获得的财富 。
《茶之书》中有一段对茶道的诠释:“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一句道破天机茶给予人的智慧是在知行间完成的 。这在茶馆空间陈设上则体现在,大到墙面材料和颜色的考究,小到一杯一针的选择,无不是将知与行贯通的道具 。小的集合就是一种力量,而小的统一,常常让自己筋疲力尽,每到这个时刻,总有一声音告诉我:要坚持,坚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