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我国茶的生产进一步扩大,饮茶风尚也从南方扩大到不产茶的北方,同时进一步传到边疆各地 。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说,中原地区自邹、齐、沧、隶以至京师,无不卖茶、饮茶 。但是,仅仅是生产的扩大和饮茶之风的盛行,还不足以形成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整个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相关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兴盛的时期,尤其是中唐以前,国家富强,天下安宁,造成各种文化发展的条件 。安史之乱后,虽然社会出现动乱,经济也出现衰退,但文化事业并未因此而停止发展 。唐朝疆域阔大,又注重对外交往,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国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具体说来,茶文化所以在唐代形成,还有以下几个特殊条件及社会原因 。
①茶文化的形成与佛教的大发展有关 。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尤其在隋唐之际,由于朝廷的提倡得到特殊发展,使僧居佛刹遍于全国各地 。许多寺院不仅是传播佛学思想的地方,也是经济单位,许多高级僧人都是大地主 。唐武宗时,由于寺院经济威胁到朝廷和世俗地主的经济利益,大兴灭佛运动,会昌五年(845年)仅还俗僧尼即达二十六万,加上未还俗的自然更多 。当年全国户籍统计为四百九十五万户,这就是说,不到二十户就有一个和尚,和尚中的上层人士不仅享受世俗地主高堂锦衣的优裕生活,而且比世俗地主更加闲适 。饮茶需要耐心和功夫,把茶变为艺术又需要一定物质条件 。寺院常建于名山名水之间,气候常宜植茶,所以唐代许多大寺院都有种茶的习惯 。僧人们是专门进行精神修养的,把茶与精神结合,僧道都是最好的人选 。
【茶文化辉煌时期的社会条件】茶文化的兴起与禅宗关系极大,禅宗主张佛在内心,提倡静心、自悟,所以要“坐禅 。坐禅对老和尚来说或许较为容易,年青僧人诸多尘念未绝,既不许吃晚饭,又不让睡觉,便十分困难了 。禅宗本来是在南方兴起的,南方多产茶,或许南禅宗早已以茶助功 。但正式把饮茶与禅宗功夫联系起来的记载却是在北方 。唐人所著《封氏闻见记>载: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晚间不食不睡,茶既解渴,又能驱赶睡神,真是帮了僧人们的大忙 。正如唐代诗人李咸用《谢僧寄茶》诗所说“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眼 。茶之成为佛门良友有其内在道理 。僧人饮茶既已成风,民间信佛者自然转相效仿 。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唐僧人种茶、采茶、饮茶的记裁,茶圣陆羽本人就出身佛门,作过十来年的小和尚 。他的师傅积公大师也是个茶癖 。陆羽的好友、著名诗僧皎然也极爱茶,他曾作诗日: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诗中道出了僧人与茶的特殊关系 。故唐代名茶多出于佛区大刹 。
②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 。
唐朝采取严格的科举制度,以进士科取士,以致非科第出身者不能为宰相 。每当会试,不仅应考举予像被关进鸡笼一般困于场屋;就是值班监考的翰林官们亦终日劳乏,疲惫难捱 。于是,朝廷特命以茶果送到试场 。唐人韩俚所撰《金銮密记》说:“金銮故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困,则日赐成象殿茶果 。’’《凤翔退耕传》亦载: “元和时,馆客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 。这里的“麒麟草也是指以茶送会试举子 。举子们来自四面八方,朝廷一提倡,饮茶之风在士人群中当然传效更快 。
③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
唐代科举把作诗列入主要考试科目 。其他科目,如帖经等,被视为等而下之 。传说诗人李贺与元稹不投机,元稹来访,李贺说:“元稹不过是明经及第,不见他!且不论这故事的真假、说明以诗中第确实是土人心中的理想目标 。利禄所在,使文人无 不攻诗 。于是吟咏成风,出现诗歌的极盛时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诗人要激发文思,有提神之物助兴 。像李白、李贺那种好喝酒的诗人不少,但茶却适于更多不会酒的诗人 。所以卢仝赞茶的好处: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人们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而卢仝却说三碗茶便有五千卷文字,茶比酒助文兴的功效更大了 。饮茶必有好水,好水连着好山,诗人们游历山水,品茶作诗,茶与山水自然、文学艺术自然联系起来,茶之艺术化成为必然 。
推荐阅读
- 国内最大茶文化公园将建在株洲茶祖之乡茶陵
- 中国各地的茶文化介绍
- 湖北茶文化
- 中国茶文化学简介
- 文县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
- 品味文天祥诗歌中的茶文化
- 我国茶文化的七大之最
- 茶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我认为的宫廷茶文化
- 中国与俄罗斯的饮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