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馆空间的发展与轨迹


茶空间的发展,是茶行业与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当前茶界的热门话题 。
作为全国第一的产茶大省,福建省茶行业的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尤其在茶的上下游产业上的诸多尝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其他各省份发展茶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茶馆初兴
上世纪90年代,茶空间更多的是以茶馆的形式出现 。那个年代,因为与台湾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福建最早接触到来自台湾茶文化理念,开了最早的茶店,也出现了最早一批的茶艺馆 。它们大多面向大众开放,经营也比较单纯,主要是出售茶叶和提供商谈和闲话聊天的空间 。当时最“时髦的应该是欣赏惊艳全国的闽式乌龙茶艺表演 。
从那个年代一直营业到现在的茶馆已屈指可数,“天福茗茶、“别有天茶艺居和“易荟当代茶道艺术馆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 。
1993年,天福集团在福建开设了第一家“天福茗茶茶店,空间主要用于茶叶和相关物品的销售 。发展到今天,天福茗茶在大陆拥有1000余家的连锁店,空间主要功能依然是服务于体验性的茶产品销售 。而这种茶店空间的布局方式,对于业界影响广泛,以销售茶叶为主的茶店基本都承袭了这样的风格布局 。
同年,“别有天茶艺居正式开业,它由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和旅居新加坡的茶人王幼雄先生创办,是全国第一家面向平民营业的茶艺居 。别有天位于福州五四路最繁华的CBD中心,有巨大露台的商务楼层 。这样的选址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现在看来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选择 。从最初只定位于茶艺馆,到后来加入吴氏私房菜,茶艺居的功能也向多元化发展 。
不管是茶艺居还是私房菜馆,作为一处经营了20多年的场所,别有天处处都显现着岁月洗礼过的痕迹一种怀旧的气息 。茶艺居的主人吴雅真说:茶馆20多年来的装修风格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是守旧也好,是落后也罢,是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最重要 。
现在来看,整个空间的整体格局依然那么文雅别致,桌椅、摆件、器具都不名贵却有种历经岁月的温润 。巨大的露台,被设计成精巧的小园林,在钢筋水泥筑成的CBD里,这是一处让你放下包袱、找回慢时光的地方,是一个年代的缩影 。
2014年8月开馆的“易荟当代茶道艺术馆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易安居茶室 。坐落于福州西湖之滨古堞斜阳名胜处的易安居茶室成立之初,就以无与伦比的湖光山景奠定了自己在福建省茶馆中的“美景天成的优势 。
一手创办易安居茶室的黄劲榕夫妇在茶会所的空间发展上愿意有更多的可能性 。从最初的单纯提供休闲喝茶场所的茶室,到现在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化主题活动的茶道会馆,作为福建博物院的合作单位,“易荟当代茶道艺术馆定位民营非盈利性机构越发明晰,而已与万科集团签定的“茶道美学馆和茶修项目都在规划之内 。从“易安居到“易荟的这种发展模式,在未来会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
时光更迭,当年那些第一批兴起的茶馆现在几乎都已关门谢客,但当年那些茶馆的主人们大多依然在开茶馆,还有一些仍从事和茶相关的工作 。可惜的是旧时光里的茶馆模样,没有太多的影像资料供我们去追寻那个茶馆初兴的年代 。
百馆争奇
当时间进入2000年,以铁观音为代表的福建茶红遍大江南北,带动了福建省内一批铁观音茶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起初,茶企业空间以体验性的“门店+包间的方式存在,2005年以后,各企业都不再满足单纯的“门店+包间模式,代表企业形象的茶空间以独立会所的形式出现 。
【福建茶馆空间的发展与轨迹】 这个时期的茶会所,不再单纯的以茶产品销售为主,而尝试着和更多的文化艺术品结合,寿山石、红木家具和字画几乎成为这个时期茶会所的标配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茶空间开始向高端和私密的方向发展,非企业高端会员难以入内 。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铁观音企业华祥苑在福州设立的“儒士馆 。会馆位于福州市文化氛围浓厚的三坊七巷,除了会所本身装修风格的文雅之外,临于安泰河边,也让整个会所更加的灵动起来 。因位于福州的文化旅游景区三坊七巷,华祥苑的“儒士馆多了向外展示福建省茶文化尤其是铁观音文化的重要功能 。
2010年之后,在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分析和对法国葡萄酒庄园的考察后,铁观音企业将“茶空间放置于更广阔的空间范畴一茶庄园 。华祥苑、八马、中闽魏氏等都先后在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建起了以休闲旅游参观为功能指导的茶庄园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现在各企业的庄园都已经进入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上来 。这期间,安溪铁观音企业又前无古人地上交了一份“在中国发展茶庄园的可行性报告,对所有茶企具有深远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