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情形被辞退,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来源:法务之家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 ,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 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 不代表本号观点 。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某种情形下 ,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 , 需要支付一定经济补偿或赔偿 。这些规定都是强制性规定 ,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 。否则 , 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但是 , 在下列10种情形中 , 即便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 , 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第1种情形
在试用期间 , 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单位辞退的 ,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1. 试用期期间的规定要合法 。即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 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 , 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发》第十七条 。
2. 确定实际试用期间 。试用期间可以约定 , 但不能超过法定最长期间 。实际的试用期间应当以约定期间为准;若约定试用期超出法定最长时间 , 则以法定最长时间为准;若试用期满后仍未办理劳动者转正手续 , 则不能认为还处在试用期间 , 用人单位不能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
3. 确认是否合格 。是否符合录用条件 , 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 , 单方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前提条件 。一般情况下应当以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录用条件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规定的知识文化、技术水平、身体状况、思想品质等条件为准 。
4.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 , 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所谓证据 , 实践中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能及要求有没有作出描述;二是用人单位对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有没有客观的记录和评价 。
▌第2种情形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而被辞退的 ,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1. 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是合法、合规、合理 , 而是通过民主程序公之于众 。
2. 劳动者的行为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 并且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
3. 单位辞退劳动者 , 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 且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的 。
▌第3种情形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 , 严重失职 , 营私舞弊 , 给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辞退的 ,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 , 因严重过失行为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 , 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 例如 , 因粗心大意、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因工作不负责而经常产生废品、损坏工具设备、浪费原材料或能源等 。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劳动者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第4种情形
劳动者兼职 , 对本职工作有严重影响或经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而被辞退的 ,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劳动者从事兼职工作 , 在时间上、精神力上势必会影响到本职工作 。如果劳动者因为兼职工作的原因 , 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 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 , 拒不改正的 , 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 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需要注意的是 , 必须是给本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 。如果影响轻微 , 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合同 。2)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 经用人单位提出 , 拒不改正的 。
▌第5种情形
劳动者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趁人之危手段订立劳动合同而被辞退的 , 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 使对方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或部分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第十八条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 , 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 , 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威胁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 , 为牟取不正当利益 , 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