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宜兴红茶史话

宜兴 , 古称阳羡 , 怡然自处幽幽太湖之西濒 , 威仪坐观群山天目之起伏 , 山清水秀居所 , 世外桃源福地 , 集天地灵气孕育 , 聚日月精华洗礼 , 固所产宜兴红茶既得源远流长之美名 , 更具弥香沁脾之美誉 。《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载的最早的贡茶便诞生在这里 , 史称义兴茶、阳羡紫笋、晋陵紫笋(古代时宜兴属毗陵郡、晋陵郡、常州府 , 都在今常州市) 。卢仝有“天子须尝阳羡茶 , 百草不敢先开花”夸奖 , 白居易有“闲吟工部新来句 , 渴饮毗陵远到茶”的妙语 , 李郢则有“十日王程路四千 , 到时须及清明宴”的夸张 , 这些千古咏茶名句 , 为皇皇《全唐诗》增添了不少茶的滋味 。宋代阳羡茶 , 由于当时气候变得寒冷 , 宜兴茶因出产较晚而遭皇室“冷眼” , 但《咸淳毗陵志》等志书记载 , 宜兴茶园有了较大拓展 , 朝廷在宜兴湖镇设立“茶务”(茶叶专业管理机构) , 这个“”字 , 在《康熙字典》里就解释为“山中大市” , 而且特指在常州宜兴 。当时的文人雅士则对阳羡茶喜爱有加 。一代名臣王安石有“故人时记忆 , 阳羡致新茶”之赞 。大文豪苏轼在宜兴买田种橘 , 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 , 乳水君应饷惠泉” , “独携天上小团月 , 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千古佳句 , 并在宜兴品泉论茶 , 留下许多茶事佳话 。
【详解宜兴红茶史话】元代“掌供玉食”的宣徽院下辖的“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 , 拥有七个提领所 , 其中包括湖、宜兴两处 , 宜兴茶园提领所则设在张渚镇 , 专门为皇家管理茶业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 , 元代宜兴贡茶中出现了“金字末茶”的新品种(万历《宜兴县志》卷九) , 现在茶文化界对此也莫衷一是 。有一些学者指出 , 考虑到元代的疆域面积和当时运输条件 , “金字末茶”很可能是一种自然发酵或发酵不完全的散茶 , 尽管不能称为红茶 , 也可以说是红茶的雏形 。明代立国 , 仍将宜兴茶列为贡品 。至宣德六年 , 宜兴贡茶由原来的100斤增至29万斤 , 百姓叫苦不堪(事见《万历野获篇》) 。同时 , 官方在宜兴城里设立“茶局” , 在张渚、湖父设批验茶引所 , 以管理日常茶叶的进贡、买卖和征税 。与前朝不同 , 明代废团饼而改散茶 , 茶叶制作、饮用的方式有革命性改变 。期间 , 宜兴洞山一带的岕茶名噪一时 , 深为宜兴士子及其友人的喜爱 。住的邻县的周高起还专门写下了《洞山岕茶系》一卷 , 与《阳羡茗壶系》一起 , 记录着宜兴物产的传世风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