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茶 , 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 出现了许许多多是名字 , 可谓是琳琅满目 , 生动形象 , 妙趣横生 。
文章插图
萌芽阶段:代表字——荼
汉代以前及汉代大多数时间内 , 茶是以“荼”字出现的 。
“荼”字最早见之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 如《邶风·谷风》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 《豳风·七月》的“采荼、薪樗 , 食我农夫” , 《大雅· 绵》的“堇荼如饴” 。
秦汉综合性辞书《尔雅·释木》:“槚 , 苦荼” 。先秦《桐君采药录》:“巴东别有真茗荼 , 煎饮令人不眠 。”汉代《神农本草经》:“荼生益州 , 三月三日采 。”《神农食经》:“荼茗久服 , 令人有力悦志 。”西汉蜀人王褒《童约》:“舍中有客 。提壶行酤 。汲水作哺 。涤杯整案 。园中拔蒜 。斫苏切脯 。筑肉臛芋 。脍鱼炰鳌 。烹茶尽具 。哺已盖藏 。舍后有树 。当裁作船 。上至江州 。下到煎主 。为府椽求用钱 。推纺恶败 。傻索绵亭 。买席往来都洛 。当为妇女求脂泽 。贩于小市 。归都担枲 。转出旁蹉 。牵牛贩鹅 。武阳买茶 。杨氏池中担荷 。往来市聚 。慎护奸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荼 , 苦茶也 。从艸 , 余声 , 同都切 。”东汉华佗《食论》:“苦荼久食 , 益意思 。”东汉《神农本草》增广的《神农本草经》:“荼味苦 , 饮之使人益思 , 少卧 , 轻身 , 明目 。”三国吴普《吴普本草》:“苦菜 , 味苦寒 , 主五脏邪气 , 厌谷 , 胃痹 , 久服心安益气 。聪察少卧 , 轻身不老 。一名荼草 , 一名选 , 生山谷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 , 实得巴蜀之师 , 茶蜜皆纳贡之 。”
至于流传最广的《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 。”尚存争议 。
文章插图
演变阶段:代表字——槚、荈、蔎
茶字 , 在唐代之前历经变异 , 出现诸如槚、荈、蔎、茨、芥、桢、选、诧、奼、游等各种各样的名称 。出于对茶的深情厚爱 , 人们为茶取了不少高雅的名号 , 如唐代陆羽《茶经》把茶誉为“嘉木 ”、“甘露” , 唐代杜牧《题茶山》赞誉为“瑞草魁” , 施肩吾在诗中称茶为“涤烦子 ” , 五代郑遨《茶诗》称赞为“草中英” , 宋代陶榖《清异录》对茶有“苦口师”、“水豹囊”、“森伯”、“清人树”、“不夜侯”、“余甘氏”、“冷面草 ”等多种称谓 , 北宋苏轼为茶取名“叶嘉”并著《叶嘉传》 , 宋代杨伯岩《臆乘·茶名》喻称茶为“酪苍头” ,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称茶为“清友” , 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 》称呼为“凌霄芽”……
这些茶的别称 , 其意思大同小异 。唐代陆羽《茶经·一之源》总结道:“茶者 , 南方之佳木也 。……其字或从草 , 或从木 , 或草木并 。其名 , 一曰荼 , 二曰槚 , 三曰茨 , 四曰茗 , 五曰荈 。”《茶经·七之事》引《本草·菜部》:“苦茶 , 一名荼 , 一名选 , 一名游冬 。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 , 凌冬不死 。三月三日采干 。注云:疑此即是今茶 , 一名荼 , 令人不眠 。本草注 。”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也认为:“荈 , 尺兖反 。荈、蔎、茗 , 其实一也 。”
茶的这些别称 , 含义有所差别 。《茶经·五之煮》:“其味甘 , 槚也;不甘而苦 , 荈也;啜苦咽甘 , 茶也 。”东晋郭璞《尔雅注》:“今呼早来者为荼 , 晚取者为茗” 。《魏王花木志》:“荼 , 叶似栀子 , 可煮为饮 。其老叶谓之荈 , 嫩叶谓之茗 。”
在茶的众多别称中 , 檟、荈、蔎三个字比较常见 。
推荐阅读
- 餐厅餐桌的风水注意事项
- 小龙虾的清理方法 龙虾的清理方法
- 喝正山小种好处
- 玻璃杯冲泡滇红茶的优点
- 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
- 最好的红茶产地,滇红茶制作工艺
- 春天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红茶
- 关于红茶的这些事!
- 机智的党妹是哪儿人 机智的党妹学历
- 爱情|事实证明:男人难以拒绝的女人,都具备这些“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