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与对策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在全市实施大改革引领大发展战略行动的重要时期 , 加快促进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侧对接融合 , 着力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 紧贴全市主导产业 , 培养壮大适用型人才队伍 , 分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培养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素质更佳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 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使命 。
我市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新需求
根据《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吉安市将深入实施“1+4+N”工业体系 , 即强化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核心优势 , 聚焦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绿色食品、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 , 凸显全域旅游品牌优势 ,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等产业集群 。 “十三五”期间 , 吉安市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 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700亿元 ,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冲刺千亿大关 , 先进制造、绿色食品、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量质双升 , 井冈山经开区“一区四园”改革有效推进 , 全域旅游“三区两网”建设初见成效 , 六大富民产业持续壮大 , 千亿园区、百亿企业、上市公司接连突破 , 被国务院评为全国10个“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之一 。 因此 , 随着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 , 需要数量充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 需要职业教育的配合和推动 , 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
我市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 , 我市基本形成了1所高职院校、1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属地职业院校架构 , 构建了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职教与普教沟通的职教办学体系 , 为吉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输出 。 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学校紧密围绕吉安市产业发展需求 , 对接吉安“1+4+N”产业开设了各类专业群 , 如电子信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绿色农业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健康护理专业群等等 , 在专业设置方面坚持“与本地产业发展无关的专业不设 , 没有本地企业合作的专业不开” , 并随产业结构变化 , 动态调整招生专业 , 探索了合作办学、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模式 。 学校实行“一院”(吉安职院)“四校”(吉安师范学校、吉安高级技工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文艺学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办学的管理体制 , 最大限度整合资源 , 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 。
虽然职业教育在服务吉安市产业发展方面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坚持“把专业建设在产业链上” ,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市域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 但是从对标吉安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来看 , 目前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 。 且随着产业发展升级 , 吉安市人才供给与输出数量、质量之间张力性的矛盾依然凸显 , 如重点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中青年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工种不匀等 。
我市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优化专业框架 , 做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 。 职业院校要根据吉安市产业变化动态调整专业 , 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在专业建设上要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 重点分析吉安市经济发展中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及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结构等因素 , 确定专业建设的方向;建议建立专业信息平台 , 定期在平台上发布专业设置信息及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发展信息和就业信息 , 指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前瞻地设置专业;主动加强与行业协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沟通 , 获取更多的人才需求信息 , 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
中高职、本衔接 , 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 。 一方面 , 支持市内开展中高职及本科衔接人才培养 。 在中高职衔接方面 , 积极推进“中高职3+2衔接培养”“高职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 , 强化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专业内容上的协同性和技术技能层次上的差异性 。 在高职本科衔接方面 , 在做好“3+2”专本贯通培养的基础上 , 探索“4+0”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模式 。 另一方面 , 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并重 。 大力推进“学历+技能”建设 , 启动“1+X”证书制度改革 , 将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有机结合 , 实现高职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体系的有效衔接 , 力争实现“零距离”接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