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怎么就不快乐了呢?如何保护与引导网络时代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二 )


文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 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雷雳
另一方面 , 来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彦捷 ,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雷雳等高校的与会心理学专家也提示 ,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是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关的 , 有其特点和规律 。 雷雳表示 , 青少年的厌学、叛逆等行为背后都隐含着当下发展阶段未被满足的发展需求 。 例如奇装异服、说脏话等出格动作反映了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的需求 , 而加入帮会等越轨行为则与亲密感、同伴关系的建立有关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将8岁、14岁和18岁作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节点 , 指出不同阶段的青少年有其成长的不同特点、需求和烦恼 。
此外 , 人际关系成为了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集中痛点 。 在成长过程中 , 父母和同伴是青少年的重要支持来源 。 因此 , 缺少与父母沟通的时间、遭受家人的打击甚至暴力、被同学孤立、经历校园暴力等事件都让青少年缺乏支持感 , “感觉无助又没有安全感 。 ”
2
微光:谢谢你倾听我
然而 ,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成长 , 微光似乎在点亮少年们心中的阴霾 。 网络成为了年轻人们的“树洞” , 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被表达的负面情绪 , 反而更容易在这里说出来 。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不快乐了呢?如何保护与引导网络时代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图片

哔哩哔哩UP主 “雪颖进化论”
与会的B站up主“雪颖进化论”表示 , 她作为科普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自媒体工作者 , 也常常扮演“树洞”的角色 , 倾听了超过5000条青少年的烦恼 。 “树洞”的倾听、帮助 , 与专业而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内容传播 , 对于孤独的未成年人而言有着莫大的支持价值 。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不快乐了呢?如何保护与引导网络时代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图片

哔哩哔哩客服部资深经理 宫旭强
作为平台方的B站也关注到了网络平台在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当中扮演的角色 。 缺乏现实世界沟通对象的未成年人 , 往往会转而信任平台与客服 。 2019年上线的“能量加油站”正是通过在线窗口的情感交互和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这两种服务模式 , 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发泄、安抚负面情绪的渠道 。
2020年 , 我国未成年人的网民规模达到1.83亿 ,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 。 网络时代已然全面到来 , 而1990-2009年间出生的“Z世代”正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 。 因此 , 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 , 网络、同伴的影响甚至盖过了父母、老师的作用 。 诚然 , 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未成年人成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 一方面 , 网络环境纷繁复杂 , 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受害、受骗、受到不良影响” , 甚至产生网瘾;但另一方面 , 网络也让未成年人能够更早、更便捷地学习、成长 , 心智更加成熟 。
对此 , 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郗杰英总结为“顺势而为 , 趋利避害” , 科技本身是中立的 , 但要使科技向善 , 就要让算法的发展和运用有利于网民 。
那么 , 作为网络平台 , 如何能够回应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 , 成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正向引导力?
首先 , 平台应该满足未成年人倾听、尊重和陪伴的需求 。 无论是善解人意的“树洞”up主 , “能量加油站”里暖心的客服小哥哥小姐姐 , 还是网络社群当中即使远隔万里 , 却有着相同经历、相同爱好的同龄人 , 都能为未成年人创造温暖的倾诉和陪伴空间 。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不快乐了呢?如何保护与引导网络时代下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图片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芦咏莉
其次 , 平台上的内容与内容创作者往往是青少年成长的榜样 。 芦咏莉校长表示 , 在网络时代孩子特别需要榜样 , 追星行为往往正是反映孩子对榜样的需求 , 榜样所传递的内容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和选择 。 因此 ,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指出 , 网络平台在内容输出与管理上有其社会责任 , 与其用未成年保护模式作出限制性规定 , 不如用正向、优秀的内容主动吸引、影响未成年人 。
最后 , 网络平台应要加强和医学界、心理学界共同合作 。 网络平台有其无可比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毅认为 , 我国心理健康最大的障碍就是社会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不足 。 如果能够及时就医干预 , 诸如成都49中的青少年自杀悲剧很可能不会发生 。 因此 , 平台应该从其本身助力科普内容的生产创作 , 鼓励和吸引专家、权威科普工作者在网络上传播实用、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 。 同时 , 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也提示 , 作为一个青少年聚集的社群 , 平台实际上留存有许多鲜活的心理健康数据和案例 。 因此 , 平台也应该关注如何采集、利用这部分数据 , 为心理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