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菜|90年代的上海炸鸡新浪潮( 二 )


而对于这个外来事物所呈现出的“非主流”的一切 , 上海本土餐饮业也开始革新自己 , 由此开启了一场90年代的“上海炸鸡新浪潮” 。
2
严格来说 , 这股新浪潮从北京首家肯德基开业开始 , 就已经出现了苗头 。
1987年 , 占地1460平方米、拥有三层共505个座位的中国首家肯德基 , 在北京前门开业 。
只用了三个月 , 前门店的日平均销售额就达到了4万多元 , 并在开业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
前门店1988年全年营业额高达1430多万元 , 是当时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中销量最高的 。
这一局面刺激了上海鸡界的神经 , 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研发炸鸡的热潮 。 其中脑经最活络的上海人和上海企业 , 甚至“暗搓搓”跑去北京取经了 。
首当其中的就是老字号荣华楼 , 眼见着生意就是提不上气 , 他们试图转型 。 中间搞过盖浇饭、弄过涮锅 , 甚至一度支起货架搞起了零售 , 但都以失败告终 。
北京肯德基的开业 , 给了他们希望 。
荣华楼派了副经理李耀震、后勤组组长黄永胜 , 专门去北京探寻财富密码 。
两人在北京大受震撼 , 在前门大街排了一个多小时都没吃到肯德基 。
看到肯德基生意这么好 , 他们觉得回上海也可以搞炸鸡 。
于是两人在东四肯德基“偷师” , 掐着怀表算肯德基的炸鸡时间 , 再估算油温 。
学完手法 , 他们又在北京考察了设备 。 买不起100多万的进口炸鸡设备 , 荣华楼买回了北京某研究单位刚试制出的自动高速气压炸锅 , 一台只要5万 。
回上海后 , 荣华楼又仿制了切割机、绞绊机 , 再用了200只AA鸡试验调料和火候 。
最后靠着中国制造的设备 , 研制出了用20多种配料炸的“荣华鸡” 。
荣华楼在模仿肯德基的基础上 , 又进行了很多本土化的改良 。
炸鸡配料里 , 用了中式烹饪爱用的酱油、葱、沙茶酱、淡奶、姜等 。
套餐设置上 , 把肯德基的面包改成了蛋炒饭 。
又根据上海人口味 , 选择了酸辣菜、咸菜炒毛豆、口感有点像海蜇皮的葫芦条等配菜 , 雪碧可以替换成浓汤 。
如此做出了一份炸鸡为主的中式快餐 , 售价6.5元 。
就这样 , 东风饭店的肯德基开门没几天 , 1989年底 , 荣华楼就推出了荣华鸡 , 寓意“繁荣我中华” 。
北上探寻肯德基红火秘密的 , 还有当时正值壮年的某托儿所所长顾小阳 。
他考察了一圈 , 从北京带回了仿制气压炸鸡锅 , 在北京西路云峰剧场对面开了个“安静炸鸡房” 。
1990年 , 一份售价6.6元的套餐 , 含炸鸡200克 , 面包75克 , 罗宋汤一碗 。
没去北京的诸位 , 受此气氛影响 , 也琢磨起了炸鸡 。
1992年 , 梅林食品集团决心“跳出罐头 , 走向市场” , 和香港实业家詹金源、上海轻工业对外合作公司 , 开出了“发势庆”快餐 。
1993年 , 梅林又研制出“百味鸡”炸鸡 , 开出了百味鸡中式快餐店 。
1993年7月 , 南洋模范中学和台商台贸公司合作 , 在华山路1815号开出了“纽约客”美式速食 。 除了为中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 这本身也是一家美式快餐店 。
《孽债》里就有这么一个桥段:沈若尘和妻子闹了别扭 , 带女儿美霞去了“纽约客” 。
两人走进这家红底白字写着中英文“New York纽约客”的快餐店 , 点了两份套餐 。
从美霞的餐盘里 , 可以看出这客套餐含有炸鸡、汉堡、两个冰淇淋球、一碗汤和一杯饮料 。
不仅本土企业和个人在搞炸鸡 , 随着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更多外来资本进入 。
原先静安寺边上的“顶呱呱炸鸡” , 1993年开出 , 由台湾桂吟公司所创 。
1994年 , 麦当劳在光明邨开出了上海首店 。
到了1995年 , 仅在靠近人民公园的这段南京路上 , “就聚集了肯德基、德州炸鸡、小旋风、美国的88总汇等六、七家美式快餐店 , 它们所卖的是清一色的汉堡包、炸鸡、色拉、可乐之类的美式食物”
——《文汇报》该年刊登的《美式食品真的那么好吗?》一文记载道 。
1997年1月 , 《文汇报》上名为《美式快餐“炸”上海》的报道 , 罗列了当时的美式炸鸡品牌:“根植于美国南部的世界第二大炸鸡快餐公司AFC , 最近又把伯派炸鸡店开到了人民公园地铁4号出入口 。 ”
——正是这家AFC , 从1992年开始成为了Pop eyes的母公司 。 (2017年Pop eyes又被汉堡王母公司RBI收购)
“美国西岸最大、全美排名第五的汉堡连锁集团大吉客 , 也连续在上海的火车站、中联商厦、四川北路开出了三家连锁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