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鲁迅用一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他的文字如刀剑般有力而刻骨 , 不仅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划破夜幕、缔造出一线光明 , 在已然海内晏清的后世 , 那力透纸背的劲头依旧不减 。
无论是哪个时代 , 有思想的人品读鲁迅的文字 , 总能嚼出味道 。 这 , 就是经典的价值 。 哪怕不熟悉鲁迅作品的人 , 也都听说过少年闰土、那个在月夜手执钢叉刺猹的纯真孩子 。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 , 成为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 。 也许经历了多次教材改革后 , 这篇课文被最终移除教材、也许以后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读到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
也许曾经学过这篇课文的人早已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 被柴米油盐的寻常磨去了棱角、磨灭了梦想 。
多少人曾对闰土感到悲哀 , 觉得他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与祖辈干着没啥两样、更是没有出息的种田活计 , 以此讨口饭吃 。 鲁迅的文章往往是初读没太大感触 , 越品越感到苦涩 , 正是因为我们在那些曾经籍籍无名、一如草芥的“群像”中 , 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
而透过少年闰土 , 鲁迅先生不过是在用一个悲伤的故事 , 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的真理 。

少年闰土:鲁迅用一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本文插图
鲁迅
小英雄之死
《故乡》中 , 原本的少年闰土在迅哥儿心里 , 不仅是少时玩伴、更是当做真心朋友 , 甚至在文中用“小英雄”来形容 。 少年时期的友情往往是最纯粹和真挚的 , 那时候以同学为基础发展的“兄弟”或“姐妹” , 往往会成为以后人生中 , 少数能陪伴自己的知心朋友 。
学生时代的交友都是看合不合自己胃口、能不能聊得来 , 极少会根据对方的家庭背景来选择交往还是疏远 。 除了很少数从小生活在势利眼家庭的环境中 , 绝大多数孩子在和同学交际时都是遵循本心 。

少年闰土:鲁迅用一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本文插图
直到长大了以后 , 交友才变成了一件“交际活动” , 而非单纯的建立友谊 。 因为随着人的成长 , 对朋友的定位也发生了转变:并不只局限于满足情感需求 , 更需要朋友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助力 。
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是非常重要的 , 交往的朋友是什么层次 , 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跟着变成什么样子 。
好比在大学里 , 如果舍友都是勤奋学习、白天都泡在图书馆见不着人影的学霸 , 恐怕自己天天宅在宿舍打游戏也觉得不安心 。 反之 , 倘若舍友人人抽烟喝酒沉迷游戏、日常逃课挂科 , 估计大多数人跟他们待久了也会被传染上惰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