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向阳:非洲猪瘟弱毒株出现令防控难度加大 , 行业将进入3-5年持续盈利期
《农财宝典》新牧网采访人员 张帆
自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 , 经过2年多的防控实践 , 养猪业已经总结出防控非洲猪瘟的本地化策略 。 近期某些地区疫情抬头 , 原有策略受到挑战 , 业内非常关心现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发生了哪些变化 , 如何才能防控好新型弱毒株等问题 。
3月12日晚 , 礼蓝动保特邀南京博维特健康管理公司创始人曲向阳博士做客农财直播间 , 详细介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策略的优化” 。 礼蓝动保猪业务技术经理任静雷担任本次直播的主持人 。
文章插图
南京博维特健康管理公司创始人曲向阳博士(左)、礼蓝动保猪业务技术经理任静雷(右)做客农财宝典直播间
复产道路艰难 , 行业依然处于持续盈利期
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已经31个月了 , 新毒株的出现给产业带来巨大挑战 。 曲向阳博士从4个方面总结了2020年养猪行业的情况:一是变异株与野毒同时存在 , 精准剔除难度加大;二是感染猪只出现超长潜伏期 , 野毒的识别方案不太适用于新毒株;三是PEDV、FMDV、传胸、蓝耳病等多种疫病防控压力加大;四是原料成本不断提升 , 养殖成本增加 , 猪周期拉长 。
文章插图
从过去三年的流行规律看 , 曲向阳博士认为 , 非洲猪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规律 , 随着季节、温度、水量及猪群流动 , 自11月份之后 , 北方养猪大省的防控压力明显增加 , 南方各省通常在雨水旺盛的季节流行更明显 。
2020年冬季 , 部分地区出现恐慌性抛售 , 母猪产能再次受到挑战 , 仔猪苗价格涨至1700元左右 , 很多千头规模场依然空置 。 复产道路依然艰难 , 曲向阳博士认为 , 未来3-5年都会是养猪业持续盈利期 。
新毒株潜伏期拉长、隐蔽性极强
经过2年多的本土化适应及人工干预影响 , 非洲猪瘟病毒已经演变成不同的毒株 , 包括变异毒株和传统野毒 。 不同毒株的临床表现、预后处理和经济损失等差异巨大 。
曲向阳博士介绍 , 天然致弱毒株大约从2020年8月开始流行起来 , 新毒株临床症状不典型 , 检测难度大 , 感染隐蔽性强 , 死亡率依然高 , 精准剔除难度大 。 养猪人从众多野毒拔牙成功案例中找到的精准剔除方法 , 运用到新毒株上效果不佳 , 紧急处置的系统方案需要调整 。
【曲向阳|曲向阳:非洲猪瘟弱毒株出现令防控难度加大,行业将进入3-5年持续盈利期】很多人关心 , 这种新的弱毒株是怎么来的?曲向阳博士讲到 , 从理论上来说 , 非洲猪瘟病毒存在自然进化的可能性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可能会出现毒性较低的毒株 。 在非洲猪瘟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国家 , 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形 。
有研究发现 , 非洲猪瘟在某一个地区定殖后 , 其烈性程度会降低 , 亚临床和慢性病例就会增多 , 而温和型的非洲猪瘟病毒可能只出现发热症状 。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流行株已经适应了猪与猪之间的连续传播 , 或是最初感染的毒株就是弱毒株 。 随着该病的不断蔓延和关注度的提高 , 非洲猪瘟分离毒株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 出现多株自然弱毒株是有可能的 。
根据曲向阳博士收集的新型野毒株的一线数据 , 新毒株的临床和检测表现都发生了新变化:
1、潜伏期:野毒株一般4-10天 , 新型弱毒株少则4天 , 长则30天以上;
2、症状:2020年7月前 , 感染野毒株的主要症状是不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 , 当天异常当天就可检测出 , 而目前新毒株表现主要是妊娠母猪流产、采食量下降、体表发红、体温正常 , 环境大面积阳性但猪群阴性 , 存在连续异常时才能检测出;
3、实验室ct值变化:之前异常猪ct值在30-35之间 , 现在一般在20-30之间 。
文章插图
生物安全升级及日常监控至关重要
生物安全体系、非洲猪瘟监控体系、现场组织与决策能力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基础性条件 。
曲向阳博士讲到 , 想要将病毒隔离于猪场门墙之外 , 首先要知道非洲猪瘟病毒怕什么?目前高温、消毒剂、干燥、时间隔离是行业公认的消除病毒的方法 。 而低温 , 有机物 , 飞沫与接触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
文章插图
曲向阳博士介绍 , 猪场风险把控点主要有9个方面:人员、车辆、物资、饲料、猪群(引种、断奶、精液)、有害动物、周围环境、物流体系、环保 。 其中尤其要注意物资进场时的风险把控 。
对于感染经典野毒株的猪只 , 拔牙必须“快、准、狠” 。 进行紧急处置时 , 异常猪只可通过采集口鼻拭子、肛门拭子、阴户血拭子、尾根血拭子等样品 , 进行快速检测、诊断 。 将确诊阳性猪只及相邻有接触史的猪只移除 。 分析异常猪转阳的规律 , 确定淘汰方案 。
在疫情处置时 , 减少猪群、人员、物资流动 , 尽可能停止一切非必要的操作;抢运健康仔猪、健康后备猪;制定合理的拔牙方案;切断传播途径 , 控制传染源;此外 , 还要兼顾生产 , 在疫情稳定、人员稳定、管理有序的前提下 , 快速恢复生产 。
除了做好生物安全外 , 非洲猪瘟的实验室和临床监控都是至关重要的 。 首先 , 猪场需要建立重大疫情日汇报制度 , 第一时间发现猪群的异常情况 , 做到早发现、早确诊;其次 , 通过拔牙处置措施、发病猪舍复产评估等 , 将损失降低至最小 。
互动问答:
1、目前主要流行的非洲猪瘟毒株中 , 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多高?
曲向阳:个人感觉 , 2020年11月份以后 , 典型野毒株所占比例下降 , 大约20%-30%左右;新型弱毒株大约占到50%;还有20%左右有待研究明确 。
2、新型弱毒株在临床症状上与经典毒株有什么区别 , 如何鉴别诊断?
曲向阳:主要是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测序两方面结合起来鉴别 。 刚才已经介绍了 , 临床上两种毒株的潜伏期和表现都不同 , 经典毒株的临床表现与检测阳性通常时间一致 , 或检测阳性比临床表现早1-2天 。 而新毒株却是先出现多天不吃料、少吃料或跛行等症状 , 但连续性检测多种样品均阴性 。 也就是说 , 先出现临床表现 , 再出现了检测结果阳性 , 且时间上差异1-5天之间 。
3、新毒株是人工而为还是自然演变呢?
曲向阳:新毒株有自然演变的可能性 。 如果是人为的 , 基因上肯定会有标记 , 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 而目前研究分离出的弱毒株上并没有标签 。
4、新毒株致死率高吗?可以带毒生产吗?
曲向阳:新毒株的致死率并不低 , 耐过的母猪群与公猪群没有繁殖价值 , 不建议带毒生产 。 从经济角度来说带毒生产是不划算的 , 这些存活下来的耐受猪群仍然处于亚临床感染状态 , 它们对环境和健康动物来说都是潜在的感染源 , 它们可能表现出低水平的病毒血症 , 不连续性排毒 , 当有环境条件刺激或者其他疾病干扰时 , 就会再次发病 。
5、近期部分地区非洲猪瘟疫情有反弹 , 您觉得反弹的原因有哪些?
曲向阳:有三方面因素 , 一是政策落实的程度 , 比如疫情报告、阳性猪扑杀;二是区域化影响 , 比如寒冷地区 , 生物安全防控、消毒措施受到影响;三是新毒株隐蔽性太强 , 一些养猪人还是按照过去的处置策略 , 导致污染面扩大 。
6、有猪场在水帘和风机上检测到病毒阳性 , 这是否与北方冬天的雾霾和沙尘暴有关 , 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吗?
曲向阳:个人认为非洲猪瘟病毒主要还是接触性传播 , 以及空气短距离传播 , 不太可能发生长距离的空气传播 , 这也是拔牙操作的理论基础 。
7、新毒株出现后 , 检测方法应该如何调整?
曲向阳:刚才也介绍了 , 对育肥群或保育群 , 综合采用例如环境样品检测、临床观察、棉绳唾液采样等方法 , 对场内情况进行监控 。 在我的公众号“曲博士猪群健康管理”里也有详细讲解 。
8、新毒株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变化吗?
曲向阳:实验室检测建议采取PCR+ELISA结合的方法 , 在亚临床感染过程的情况下 , 除了PCR检测 , 血清学试验在识别受感染动物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 尤其是对于新毒株的排查 。 在检测过程中注意不断优化 , 检测下限需要不断校正 。
9、感染新毒株的猪群 , 还适用精准剔除的方法吗?
曲向阳:过去针对经典野毒株的拔牙操作依据不太适合弱毒株的紧急处置 , 要根据现场情况 , 根据感染面做判断 。
10、针对目前的新毒株 , 猪场的生物安全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曲向阳:其实目前很多大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已经比较严格了 , 但是区域化生物安全不好的情况下 , 有的时候还是很难防 。 所以应该更加重视聚落化大型生产基地与高密度楼房的外部生物安全挑战 , 避免区域化系统性损失 。
11、猪场清场后 , 想在旧场复养 , 需要哪些条件?
曲向阳:复养是有一套标准化的复养程序的 , 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是空栏期 , 至少3-4周以上 。
12、减少应激 , 可以提高剔除阳性猪的概率吗?
曲向阳:应激一定会加大造成潜在感染的发生 。 猪场常见的加多维、中药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方案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的支撑 。
13、现在很多猪场不敢剖检 , 可以用哪些方法替代?
曲向阳:个人认为 , 并不是完全不能剖检 , 但是剖检前必须先做非洲猪瘟的排除 , 在确保猪场是安全的前提下 , 做好安全措施 , 还是可以剖检的 。
推荐阅读
- 猴面包树|这种树“能吃能喝还能住”,养活无数非洲人,引进中国后画风变了
- 超立体花纹杏仁曲奇饼干
- 不仅食材要好,还要讲究黄油打发的技巧,才可以做出好吃的曲奇来!
- 糖是如何一步一步影响大脑的?
- 孩子超爱!酥脆苹果曲奇做法教给你 ,不仅有颜值,味道更是美味
- 宇宙|宇宙到底有多大?如何测量宇宙空间曲率?
- 葡萄干燕麦曲奇做法
- 猛犸象|为什么古人不敢动“非洲象”却选择捕杀更大的“猛犸象”?
- 地球仪|机器压成的地球仪,纸张怎么完美贴合成曲面?
- 俄罗斯|俄罗斯为控制非洲猪瘟,整个冬季扑杀超过50万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