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英国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已正式开始 , 这种试验是什么概念?】
人体挑战试验(human challenge study)其实是临床上一种针对疫苗或药物研发的一种试验方式 。 它相当于是以一种主动感染的方式 , 让实验者接触到被测试物质 , 从而比起自然感染 , 可以起到加速研究(如果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 , 我们看到之前疫苗公布的数据 , 很多上万人的III期临床试验 , 过了几个月 , 才出现1百来例感染者)和定向研究的作用(比如病毒剂量 , 具体的感染方式 , 因为自然感染毕竟不可控) 。
当然这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比如因为某些原因 , 必须尽快的弄清楚病毒的一些特性) , 确实是有优势的 。 自从20世纪以来 , 已经有针对大约15种疫苗的研制过程 , 是通过了人类挑战研究获得了加速(比如霍乱、伤寒、季节性流感等疫苗的研发 , 总计有超过3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自从人体挑战试验诞生以来 , 就一直饱受争议 , 因为这种试验方式 , 虽然都声称是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 , 但毕竟涉及到将试验对象暴露于被测试物质潜在副作用之外的危险 。
那么回到这次新冠病毒的人体挑战试验 , 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必要的尝试 , 原因如下: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数种不同类型的疫苗研制成功 , 并且已经大规模注射了 , 并不需要进一步加速推进疫苗的研发 。
目前全球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冠特效药 , 也就是说 , 目前人类其实并不具备随时能够终止新冠感染引起的病症的能力 , 因此 , 即便是用风险相对低的年轻群体 , 志愿者仍然有一定的风险 。
试验人数较少 , 目前只有90名 , 因此即便能够保证安全 , 最终获得的数据 , 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恐怕也有相当的局限性 。
因此 , 综上而言 , 我个人觉得目前这个阶段开展这项试验的风险与收益并不对等 , 通俗点讲“性价比”不高 , 试验最终的价值 , 可能还是要等结果出来再做评判吧 。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浩浩耗
【揭秘世界首家“粪便银行” , 大便还能这么值钱?】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浩浩耗
【精神类障碍等于精神病?这类患者有这些表现】
人们从很久以前 , 就对有精神类障碍的人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 , 觉得他们是不能理解的、行为错乱的 。 在原始社会甚至是神学得到极大发展的中世纪欧洲 , 精神类障碍的人最开始基本上都被看作是被神秘力量附身 , 在人类历史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 如果一个人展现出了异常的行为 , 比如以非常残暴或者是不可理解的行为杀了人 , 那么首先请到他家里面的 , 不是医生而是驱魔人或者是巫师 。
那么 , 什么是精神类障碍?
很多人可能会说 , 这还用说吗?就是精神病嘛 , 疯了 。 通俗的讲 , “疯了”这个词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 但是描述的是一种大体上的状态 , 其实精神类障碍包括了几个方面 , 各国对于它的定义都是差不多的 , 比如早在1983年的时候 , 英国《精神卫生法案》中对精神类障碍的定义 , 其中包括了几项 , 精神疾病 , 心智发育不全或停滞 , 精神错乱 , 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或问题 。 比如精神分裂 , 情绪失调 , 多种人格障碍等 。
精神类障碍的患者会有哪些表现?
这些表现有时候是很外显的 , 比如幻觉 , 妄想 , 异常的精神运动兴奋 , 或者是奇怪的强制性行为 。黄悦勤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在线研究文章显示 , 在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老年期痴呆7中精神类障碍的类别中 , 除去老年期痴呆 , 6类精神障碍的加权终生患病率为16.6% , 也就是说 , 在我国近14亿人口中 , 有2.3亿人(七分之一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这六类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般精神分裂会有几种症状: 思维问题:比如缺失啊 , 混乱呀 , 突然的插入呀 妄想问题:行动和思维会被影响 , 产生妄想性的知觉 , 不切实际的力量体会 幻觉幻听:内部或外部的幻听等 言语问题:不连贯 , 跳词 , 词汇的重组 社会功能问题:失去兴趣 , 无目的性 , 退缩等 。
精神类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 , 明确的诊断标准其实是没有的 , 我们倾向于把它定义为病因未明的一种精神类疾病 , 上述这些症状越多 , 确诊的准确度就越高 , 所以目前实际上是综合确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精神分裂 , 是所有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精神类障碍问题中 , 实际导致犯罪行为比例最高的 , 占了50%的概率 。所以 , 尽早找专业机构进行康复和治疗 , 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 不要吃一吃就不吃了 , 要坚持 , 然后辅助心理咨询 , 社会干预 。 做好长期战斗抗争的准备 , 是战胜它的最可靠方式 。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十方迦南
【乳腺癌已成为世界上确诊病例最多癌症!防治乳腺癌应这样做】
3月8日 , 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 , 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全球乳腺癌倡议 , 目标是:在2040年前 , 每年将乳腺癌死亡人数减少2.5% , 这相当于能挽救250万人的生命 。 之所以这样大力发出倡议 , 是因为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 , 成为世界上确诊病例最多的癌症 。 另外 , 虽然像北美洲、瑞典、日本这些高收入地区和国家 , 乳腺癌确诊后5年存活率≥80% , 可是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存活率却分别只有:约60%、不足40% 。
那在中国乳腺癌有多高发?我们又应该怎么防治呢?
一、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 就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 而且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 , 比欧美国家早近10年 , 平均发病年龄是48.7岁 。 乳腺癌不只是会找上中老年女性 , 有些年轻女性也会被乳腺癌缠上 。 我国≤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 , 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的比例>10%;而发病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患者约占0.5% 。 其实 , 男性也会得乳腺癌 , 只是发病率较低 , 仅占到全部乳腺癌的0.1%;而且发病年龄以50-70岁居多 , 30岁以下者很少发病 。
二、防治乳腺癌 , 可以从这7点做起
1、保持合理体重
这是因为除了卵巢 , 脂肪组织也生成雌激素 , 绝经前脂肪只分泌一小部分雌激素 , 可是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主要来自于脂肪 , 如果绝经后超重就意味着会生成更多的雌激素 , 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 。
2、适量运动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 定期体育锻炼可降低乳腺癌风险 , 尤其是对绝经的女性 。
绝经后活动的女性比不活动的女性 , 乳腺癌发生风险显著降低20%~80% 。
【新冠病毒|健康新知|英国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已正式开始,这种试验是什么概念?】那怎样才算适量运动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运动 , 累计150分钟以上 。
像快走、慢跑、跳舞、打球、拖地、擦窗户、手洗大件衣服这些家务 , 都属于中等强度活动 。
3、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综合研究的结果显示 , 即使每天只摄入10-15克酒精也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
10克酒精对应多少酒呢?我们拿女性爱喝的红酒举例 , 对于10度的红酒 , 10克酒精也就100毫升 , 女生两大口就进肚了 , 真的很少很少 。 所以 , 酒能不喝就别喝了 。
4、少熬夜或上夜班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流行病学家Kurt Straif博士说:有关昼夜颠倒的倒班工作造成乳腺癌的证据 , 比化学品引起乳腺癌的证据更为确凿 。 这可能是因为生物钟被打乱 , 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 。 所以尽量选择不上夜班的工作 , 当然上白班也别熬夜才好 , 美国睡眠基金会建议 , 成人每天睡够7~9小时 , 你做到了吗?
5、母乳喂养
研究显示 , 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乳腺癌有帮助 , 而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 , 保护效果越好 。 所以最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 喂到2岁或更大 。
6、限制绝经后的激素治疗
有些女性可能为了改善更年期症状会选择激素治疗 , 可是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 所以建议慎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 , 如果跟医生咨询后 , 确定要用 , 最好选有效的最低剂量 , 而且也要控制使用时长 。
7、乳腺癌筛查要定期做
乳腺癌发现越早、分期越早 , 预后越好 , 所以得对乳房定期检查才行 。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 T / CPMA 014?2020) 建议:
1. 40岁以上一般风险人群:每 1~2 年应进行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
不过《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版则建议40岁以下每年也可以做一次彩超检查 。 如果你的体检项目里没有这个 , 那就问问HR或者自费安排上 。
2. 40岁以上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1次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 。
除了这些临床检查 , 还建议每次月经后7-10天自检一下乳房 , 包括摸一摸乳腺是否有肿块、有没有液体从乳头溢出、乳头有没有内陷、乳房上有没有橘色皮肤等 , 具体可以网上搜乳房自检的视频 , 总之只要有异常就及时就诊检查 。
那么 , 作为营养师 , 可以推荐一些吃了就降低乳腺癌的食物吗?
遗憾的是 , 目前还没有研究非常明确地显示 , 特定的蔬菜、水果或其它食物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 也没有研究显示喝牛奶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
不过 , 一些研究表明 , 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钙的乳制品 ,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可能有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 所以 , 还是多菜少肉 , 尤其是少吃红肉 , 保证奶制品 , 这样健康的饮食吧 。 另外 , 到目前为止 , 也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 , 服用维生素或任何其他类型的膳食补充剂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营养师谷传玲
【体检心电图查出室性早搏怎么办 , 需要如何治疗?】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刘彤医生
【胸痛或胸闷是心肌梗死的高危症状 , 需引起高度重视】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
心肌梗死最主要的表现是胸痛或胸闷 , 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 , 通常呈持续性 , 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虚弱等表现 , 早期识别这些高危症状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 当发生胸痛或胸闷时 , 一定要引起重视 , 要早期就诊于急诊或门诊 , 避免发生诊断及治疗延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延迟 , 是发生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心肌梗死确诊后, 治疗需争分夺秒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 , 应及早发现 , 及早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确诊 , 应尽早开通堵塞的血管 , 避免更多的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 因为时间就是心肌 , 心肌细胞死亡具有不可再生性 , 导致正常心肌细胞的丢失 , 心肌细胞丢失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原因 。
当患者就诊后医生初步诊断为心肌梗死时 , 通常会和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 并建议患者应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或溶栓治疗开通堵塞的血管 , 这时候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 。 而有些患者或家属犹豫不决 , 不愿意接受手术及溶栓的风险 , 这样也会耽误患者的及时救治 , 增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 因此 , 建议大家提高对疾病的理解 ,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 , 避免犹豫不决 , 尽量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 因为时间就是心肌 , 心肌就是生命!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刘彤医生
【长了肠息肉切不切?据说90%的大肠癌都是它引起的】
什么是肠息肉?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 , 肠息肉并不是一个疾病诊断 , 而是一个形态学的描述 。 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统称为肠息肉 , 是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出现的 。 从位置上来说 , 肠息肉可以长在小肠上也会长在大肠上 。 其中 , 大多数息肉位于大肠 , 小肠息肉的发生率比大肠低 。 从数量上来说 , 有的人肠息肉只有一个 , 也有人会长几十甚至上百个 。 从大小来说 , 有的肠息肉可以小如芝麻 , 也有的跟豌豆差不多大 , 其至还有像花生米、板栗那么大的 。
长了肠息肉有些啥症状?
长了小的肠息肉 , 绝大部分人没有啥特别的感觉 , 最多偶尔出现肚子痛、腹胀等一点点不适 , 所以多数人并不在意 。 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 , 才可能出现拉黑便、粑粑里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等比较明显的症状 。
没有明显症状的人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肠息肉呢?
问得好!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 无明显症状的人只有通过肠镜检查才能发现是否有肠息肉 。 所以 , 我们推荐普通人群在50岁之后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 , 如果没有问题则5~10年检查一次就行 。
文章插图
据说肠息肉会癌变 , 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
答案确实如此 。 不过 , 虽然肠息肉有可能会癌变 , 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而且从良性息肉到癌变 , 一般来说还有很长的时间 。
哪些肠息肉会癌变 , 哪些不会呢?
息肉有两种类型——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 , 这些类型的息肉通常不会癌变 。 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传统型锯齿状腺瘤等 , 属癌前病变 , 都有癌变可能 。
既然肠息肉不一定会癌变 , 为啥只要发现肠息肉 , 医生一般都会让你割了?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 , 光靠看是无断定这些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 , 会不会有癌变的风险 , 所以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 。
一般来说 , 小于0.5c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 。
为什么要观察而不是不管它呢?因为虽然增生性息肉是属于非肿瘤性息肉 , 但它并不是100%安全的 , 既然都发现了它的存在 , 那就看是选择立马割了 , 还是等长大些再择期割了而已 。
3.虽然有研究发现 , 肿瘤性肠息肉从出现到癌变要5~10年甚至更长 , 但是 , 早期它的生长没啥感觉 , 等发现它时 , 都不知道已经长了多久了 , 不割光你睡得着吗?
肠息肉如何割?
不要听到“割”字就觉得是个大手术 , 目前绝大部分的息肉都可以在肠镜下切除 , 跟做个肠镜感觉差不多 。 只有息肉特别大或者有特殊情况时 , 才会考虑外科手术 。
如果在做肠镜时发现有息肉 , 可不可以直接割了呢?
这个要根据息肉大小、部位及患者术前查血指标等 , 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
肠息肉的发生跟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 所以 , 预防肠息肉需注意:
1.摄入膳食纤维;2.戒烟 , 戒酒;3.控制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4.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 。 还需要注意一点——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 , 就是说 , 香肠、腊肉、板鸭都要少吃 。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猫大夫医学科普
注意:知识官意见并非治疗方案推荐 , 如需获得个体疾病治疗方案 , 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推荐阅读
-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北京疾控释疑
- 冬天到了,教你几道暖胃家常菜,营养健康,孩子营养不发愁!
- 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突变可以逃避核酸检测?没那么容易
- 几道家常菜,食材健康,做法简单快捷,一年四季适合吃的
- 麦卡锡|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透露自己曾感染新冠,当时却不知道
- 肝癌|深度总结|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
- 新冠疫苗|新冠疫苗保护效力并非百分百,接种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 北方基因聊健康:炒饭,让剩饭也变成美味
- 杨振宁|清华大学:“物理学家杨振宁近日逝世”系谣言,先生身体健康
- 七种蔬菜自带“有害物质”,食用前要焯水,为了健康别图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