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一生要面对的偏见总是很多 , 比如:
女司机被默认是马路杀手;
女孩子从小被夸 , 都是以好看、懂事、勤做家务为重点;
女生一漂亮 , 就被认为是花瓶;
当一个家庭必须要牺牲一个人的工作的时候 , 这个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女性 。
文章插图
(来源:《星空演讲》)
似乎 , 女生天生就不如男生聪明、有能力 。
文章插图
(来源:《都挺好》)
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 。
一直以来 , 女性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并不小 , 只是因为社会偏见等原因 , 让她们的付出很难像男人一样被认可 , 她们的成就也得不到应有的宣传 , 因此很多女性都被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 不被世人所知 。
文章插图
(来源:《国家宝藏》 , 张子枫饰演王贞仪)
她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
当时正是封建礼教的顶峰 , 人们认为女子不能进学堂 , 女人识字最大的目的 , 是管理家务、培养品德和相夫教子 。
但王贞仪却偏偏不甘于此 , 逆流猛进 。 整整5年 , 她窝在祖父的藏书阁中 , 苦读祖父留下的75柜书籍 , “于书无所不窥 , 于学无所不闻” 。
靠着自学 , 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和数学知识 。
文章插图
(天文学当时为朝廷所掌控 , 民间很少有人研究 , 图片来源:《国家宝藏》)
16岁时 , 她随父行医 , 遍历大江南北 , 足迹所至 , 皆成篇章 , 虽只活了29年 , 却写下了三千余首诗 , 更写下“足行万里书万卷 , 尝拟雄心胜丈夫”这样的诗句 。
19岁时 , 她靠着横梁、镜子、吊灯这样简陋的模型 , 试验出日月食成因 , 写下《月食解》 , 所得与现代天文学不谋而合 。 后来她又率先写下《地圆论》 , 从六方面批驳了流传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天圆地方说” , 宣扬地圆观念 。
文章插图
(来源:《国家宝藏》)
依靠长年坚持夜观星象获得的宝贵观测记录 , 结合中西历法和大量的测算 , 她还发现了前人“岁差”的错误 。
这些发现在清代 , 可以称得上惊天动地 , 每一个 , 都能打破一些人的“世界观” 。
可惜 , 她晚婚不育、写文著书论述天文和数学的行为 , 在当时看来都十分出格 。
文章插图
(来源:《国家宝藏》)
这为她招来了很多非议和压力 , 也因自己与俗世的格格不入 , 她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 这些迷惘、孤独和不安 , 最终导致了她决定将大多数著作付之一炬 。
还好 , 有些人还记得她:
1994年 , 国际天文学联盟以王贞仪的名字命名金星上的陨石坑 。
2016年 , 她的故事被记入美国畅销童书《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 其中包括居里夫人 。
2018年 , 《自然》杂志将将她评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
文章插图
(来源:quantamagazine)
她是一名高能物理学家 。
出身低微 , 却在文盲母亲的鼓励下奋发图强 , 背着父亲悄悄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费 , 上了大学 。
她曾接到过普林斯顿大学的回复 , 上面指出他们只接受本校教授的太太们;加州理工学院则告诉这位最优等学生 , 他们没有女生宿舍 , 不接受女性 , 最终她去了哈佛 。
女性被允许从哈佛拿到研究生学位的第一年 , 她获得了硕士学位 , 却因为自己是女生 , 被保安赶出毕业典礼午餐会 。
投身于科学领域后 , 那些针对她的歧视也没停止 , 甚至她成功后 , 还会被一些人诋毁成“好斗” , 但这一切的不公 , 都没能阻止她发光发亮 。
1970年代末 , 吴秀兰参与了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 , 发现粲夸克 , 丁肇中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79年 , 吴秀兰参与的实验组率先发现了胶子存在的证据 。 在这个过程中 , 她不仅负责实验工作 , 也做了大量的理论计算 , 因发现胶子实验中的重要贡献 , 1995年 , 她和合作者共同获得了欧洲物理学会高能和粒子物理奖 。
2012年 , 吴秀兰又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 , 这个实验发现了著名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
文章插图
(吴秀兰和ATLAS团队庆祝发现“上帝粒子” , 来源:quantamagazine)
这3项重大发现 , 每个都是“诺奖级” 。
文章插图
(来源:brainpickings)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犹太物理学家 , 第一个提出了核裂变的科学解释 , 被称为“原子弹之母” , 但她并不喜欢这个称呼 , 还多次拒绝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邀请 , 因为她反对核武器 。
她的学术之路十分坎坷 , 当时欧洲多地不允许女子接受高等教育 , 迈特纳是第一个被允许进入普朗克(量子论之父)课堂的女性 , 在此之前 , 普朗克拒绝让女性听他的课 。
获得博士学位后 , 因身为女性 , 她多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在研究所工作 , 不能成为实验室正式成员 , 没有薪水;也不能走研究所正门、用研究所的厕所;在合作者的苦心劝说下 , 才被允许在一个狭小逼仄的地下室工作 。
但迈特纳依然没有向现实妥协 , 而是锲而不舍 , 愈发努力 , 证明女性也能投身科研 。
她成为了普朗克的第一位女助手 , 和奥托·哈恩一起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同位素 , 1924年到1930年代中期 , 她和哈恩几乎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 由于迈特纳的突出才能和众多成果 , 1926年 , 她成为了德国第一位物理学女正教授 。
后来在逃离纳粹迫害期间 , 她和侄子弗里施率先想到利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计算出每个裂变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 引进了“核裂变”的概念和物理模型 , 奠定了原子弹和原子能的基础 。
文章插图
(奥托·哈恩与莉泽·迈特纳 , 来源:CHURCHILL ARCHIVE CENTRE)
发现核裂变现象的哈恩也因为这些工作 , 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但同样具有巨大贡献的迈特纳却被遗忘了 。
后来的记录显示 , 迈特纳29次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奖 , 19次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 总共被提名了48次 , 但都无果而终 。
在她逝世后 , 第109号元素以她命名 。
文章插图
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 , 却很少有人知道 , 是富兰克林首先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 而他们是偷偷看了这张照片 , 才推导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莉泽·迈特纳|哪些女性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却在历史上被忽略了?】
文章插图
(来源:Johan Persson)
即便这样 , 富兰克林也并不在意 , 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 , 甚至在后来还发表了一篇文章 , 证实他们的结论 。
1963年 , 科学界将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沃森、克里克和富兰克林的男同事 , 却遗忘了富兰克林 。 其中一位科学家甚至还曾在自己的书中 , 形容富兰克林是“女学究” , 称其从来不注意女性特质 , 难以沟通 , 不能解释自己的研究数据 。
直到多年后 , 克里克才在一篇纪念DNA结构发现40周年的文章中写道 , “富兰克林的贡献没有受到足够的肯定 , 她清楚地阐明两种形态的DNA”;沃森也坦承她的照片是研究的关键 。
但富兰克林已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 , 英年早逝 。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 , 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 , 长期受到打压 。 从前 , 女性获得的教育机会就远少于男性 , 即使近代女性已被允许投身数理化等领域 , 也依然要承受“智力不如男性”“生育包袱”等歧视 。
但各行各业的女性们 , 都并未因此而放弃 ,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 , 无论是科研还是抗疫 , 女性都在用自己的力量 , 一点点改变世界 , 打破偏见 。
不管天空黑暗到什么程度 , 星辰都会熠熠闪光 。
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女性 , 都可以冲破刻板印象 , 不畏人言 ,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
当你前行在其他女性尚未走过的路 , 你可能想象不到 , 有多少女性 , 将追随你的步伐 。
文章插图
【主创团队】
编辑:陈韵伊、张静璇
排版:王中强/校对:胡磊
运营/统筹:张静璇
推荐阅读
- 潘多林|超过80000岁,重量600万公斤,全球最大生命体正迈向死亡
- 管住嘴,迈开腿,看看是否年轻了
- 原发性高血压|年纪轻轻却血压高?高血压了怎么办?管住嘴迈开腿控制血压更有效
- 迈克尔·布拉斯兰德|凌宗伟:一本可以同《个人知识》一起读读的书
- 火星|NASA毅力号达成一项重要里程碑!在火星上迈出了第一步
- 火星|迈出第一步!美国“毅力”号首次完成火星行驶,33分钟移动了6米
- spacex|SpaceX星舰首度成功降落,马斯克太空梦再迈一大步
- 糖尿病|我国一半人正在迈向糖尿病?这不是说笑,牢记这5句话,助你远离它
- 地球|为何有人说小冰期快来了?科学家:地球不是变暖,正向小冰期迈进
- 迈克·邓利维|美国 阿拉斯加州州长确诊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