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穿越古今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穿越古今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穿越古今的表面活性剂
文章插图

◆◆◆
文/冯大诚
早在先秦时期 , 人们就知道用草木灰水来洗涤衣物 。 一般情况下 , 用碱洗涤衣物比单纯用水洗更干净 ,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 , 有时不小心会弄脏衣服 。 粥渍等容易被水洗掉 , 而油渍不会被水洗掉 。 同样是粘在衣服上的污物 , 米粥主要成分是淀粉 , 淀粉中有不少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羟基 , 它容易与水相亲 , 所以水容易把米粥从织物上洗下来 。 而粘在衣服上的油渍与水不相亲 , 水无法与油污相结合 , 所以难以把油脂分子与织物纤维分离 。
如果水里有碱存在 , 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了 。 碱能与油脂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 使油脂水解成为脂肪酸和甘油 , 脂肪酸与碱溶液中的钠离子或钾离子一起被称为脂肪酸盐 。
原来的油脂分子是长长的一条 , 两端都是“亲油的”(或者说“疏水的”)的基团 。 现在 , 由于碱的作用也就是氢氧根的作用把油脂分子断开了 , 形成的脂肪酸盐一端具有极性的羧酸基是亲水的 , 另一端的碳链却是亲油的 。 于是脂肪酸盐就成为水与油之间的媒介 , 油渍就有可能脱离织物纤维 , 分散到水中去 。
这种一端亲水另一端亲油的脂肪酸盐 , 就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 像脂肪酸盐这样在两端具有不同的亲水或疏水功能的基团的分子 , 如果分散在水里 , 就会使水的性质发生一些变化 。 这种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 现在我们使用的洗衣粉、洗衣液、洗手液、洗头膏、洗洁精等等 , 其主要成分各种各样 , 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特点 , 那就是都有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化学结构 。 换句话说 , 它们都是表面活性剂 。
我们如今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人工合成的 , 其实在很早以前 , 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利用天然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洗涤 。 皂荚树的体内就含有皂荚皂苷这一天然表面活性剂 。 我们的先人把皂荚的果实捣烂 , 制成丸来洗涤衣裳 , 效果很好 。
含有天然表面活性剂的还有无患子 。 无患子一名肥珠子 。 宋代庄季裕《鸡肋编》称:“浙中少皂荚 , 澡面衣 , 皆用肥珠子 。 ……子圆黑肥大 , 肉亦厚 , 膏润于皂荚 , 故一名肥皂 。 ”这是目前能够找到的“肥皂”一词最早的来历 。 近代 , 用脂肪和氢氧化钠反应制成的以脂肪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洗涤用品“soap” , 从西方传入中国 , 翻译时就采用了原有的“肥皂”一词 。
碱性洗涤剂一般会对织物特别是丝、毛等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织物造成损害 , 所以 , 洗涤衣物尽可能采用碱性较小的 , 甚至接近于中性的洗涤剂 。 对于工业机械 , 由于平时用机油润滑 , 满是油污 , 在清洗时索性用“火碱”即氢氧化钠清洗 。 众所周知 , 氢氧化钠才是真正的强碱 。 家庭中油污很重的地方 , 如厨房的抽油烟机 , 在清洗时也要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才容易清洗干净 。
上面所说的方法 , 对付的一般是油性的污物;如果是碱性的污物 , 普通的洗涤剂就不适用了 。 例如 , 水瓶的污垢主要是碳酸钙 , 厕所的马桶里会有尿碱 , 这些都是碱性污物 。 清洗这些污垢需要用酸性溶液 , 而且在选用的时候 , 还要考虑不能对容器本身产生损害 。
对于陶瓷马桶 , 不妨用强酸性物品 。 一般的洁厕剂就含有酸性很强的盐酸 , 使用的时候注意不要接触自己的皮肤 。 对于水壶里的水垢 , 可使用市售的除垢剂 , 它们的酸性较弱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些酸性清洁用品不要与以清洗油污为目的的洗涤剂混用 。 混在一起会降低使用效率 , 得不偿失 。 尤其不要与含次氯酸盐的消毒剂混在一起 。 因为酸与次氯酸盐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氯气 , 对呼吸系统有极大伤害 , 那就麻烦了 。
本文选自《科学画报》
微信发表时有改动
转载请保留作者 , 注明转载自科学画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