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店员介绍 , 店里的盲盒中销量最好的是米老鼠系列 , 春节期间每天都会售罄 , 因为迪士尼动画片陪伴了大多数人的童年 , 里面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其次是哈利·波特系列 , 相关影视作品和书籍的流行使消费者对这一系列的玩偶造型备感亲切 。
王惊奇在抖音拥有超过105万粉丝 , 她在抖音平台“拆盲盒”话题下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突破十亿次 , 获赞1200多万 。 她的视频内容主要是分享开盲盒的过程 , 每天都有人在等待她的更新 。 她知道 , 大家想要的也是解封未知的刺激感:“粉丝和你一样好奇会拆出什么” 。
王惊奇购买盲盒最“疯狂”的一次经历 , 是在接到8000元的报酬后直奔泡泡马特 , 一口气挑了80个盲盒 , 花了4000多元 。 王惊奇算过一笔账 , 她为盲盒花的钱足以买下一辆中等价位的汽车 , 但这在盲盒玩家中并不算罕见 。 据《新京报》报道 , 2019年 , 有近20万人人均花费两万多元人民币收集盲盒 , 还有人为此一年花费近百万元 。 发达的社交媒体也推动了盲盒系列的传播 。 虽然单次购买盲盒价格不算贵 , 但如果买“上瘾”也可能“倾家荡产” 。
有分析认为 , 氪金属性、戳中萌点、定价适中、充分利用好奇心这几大属性是盲盒一出世就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主要原因 。 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表示 , 盲盒的消费者以独生子女居多 , 追求陪伴感强烈 , 对有设计感、艺术性、有小确幸的点滴美好感兴趣 。
斯金纳箱实验:买盲盒“上瘾”的秘密
姜思思表示 , 要理解疯狂购买盲盒的行为 , 就要理解人类主动行为背后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 。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 他设计了一系列“斯金纳箱”实验 , 来揭示人类主动行为背后的秘密 。 他把一只小鼠放在一个有按键的箱子里 , 每当小鼠按下按键 , 就会掉落一颗食物;经过一段时间 , 小鼠就学会了在饥饿时主动按下按键获得食物 。 斯金纳认为 , 食物“正强化”了按键行为 , 促成了小鼠按键获取食物行为的建立 。 继续试验发现 , 即使没有食物掉落 , 小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按键行为;经过了几百次失败 , 按键行为才最终消失 。
研究发现 , 对于动物和人类 , 行为产生的结果会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 , 结果如果是奖励性的 , 行为就增加 , 称为“正强化”;结果如果是惩罚性的 , 行为就减少 , 称为“负强化” ,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
斯金纳还比较了通过奖励或惩罚方式建立行为两种方式的异同 , 发现惩罚可更快速建立行为模式 , 但这样建立的行为消退也更快 , 一旦惩罚消失 , 该行为也会迅速消失 。 相比之下 , 正强化建立的行为则更稳定 。 斯金纳得出结论:正强化比惩罚能更有效地塑造行为 。
推荐阅读
- 能让男人“上瘾”的女人,会有这些女人香
- 男人的坦言:让男人爱到“上瘾”的女人,是这样的
- 人生,当你扛不住,就读一读
- 写给女人:当你结婚了,请活得“自私”一点
- 恋爱技巧|让男生持续“上瘾”的女生,必定是具备了这3种“人格魅力”
- 让男人“上瘾”的女人,大多有这样的共性,十有九准!
- 心理学家:当你主动放弃了这两样东西,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强大
- 当你没钱的时候,你就懂了
- 坐月子的一个动作 冷清秋太悲哀:当身体对富贵上瘾 信仰太脆弱
- 夫妻|当你老了,如果老伴先走一步,余生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