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十大误区,你中了几条?


餐桌上的十大误区,你中了几条?文章插图
蔬菜应当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做现吃;如果买的肉较多 , 无法一次吃完 , 最好按每次吃的量切成小份 , 分别密封包装 , 再放入冰箱冷冻 , 不宜将大块肉反复解冻!
又到跨年之际 , 不论亲友聚会 , 还是在家休假 , 绕不开“吃”这项主题活动 。
如何吃得开心又健康 , 听营养专家围绕“食尚”新老误区 , 为您指点迷津 。
误区1
忽视蔬菜中的亚硝酸盐
划重点:蔬菜宜急火快炒 , 蒸会使蔬菜亚硝酸盐含量有上升趋势
亚硝酸盐是含亚硝酸根离子的无机盐 , 在自然界水体和土壤中广泛存在 。 亚硝酸盐具有抗菌、食品保鲜作用 , 是食品行业中常用的添加剂、护色剂和防腐剂 。
亚硝酸盐的毒性较强 , 摄入0.3-0.5克亚硝酸盐就可导致中毒 , 摄入超过3克会导致死亡 。 亚硝酸盐不仅使人体内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 , 还能够在人体胃肠中或烹调中与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反应生成亚硝胺 , 对人体有较强的致癌能力 。
蔬菜极易富集硝酸盐 , 人体摄入的硝酸盐中有80%以上来自蔬菜 。 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硝酸盐含量 , 但蔬菜不恰当的保存和处理 , 可以使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形成亚硝酸盐 , 使亚硝酸盐增多 。
如何减少摄入蔬菜中的亚硝酸盐?
首先要注意买新鲜的蔬菜 , 不要买发黄、发黑、腐烂的 , 不新鲜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会显著增高 。 一次不宜采购太多 , 买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或冰箱内储存 ,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吃完 。
有研究发现绿叶菜在常温储存下 , 其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低温冷藏 , 并且3-5天就可达到高峰 。 刚腌制的蔬菜中会有大量亚硝酸盐 , 需等15天后亚硝酸盐减少 , 方可食用 。
其次 ,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 宜急火快炒 。
研究发现 , 亚硝酸盐含量总体表现为“蒸>煮>炒” , 新鲜叶类蔬菜经过炒、煮2种方式烹制后 , 亚硝酸盐均呈下降的趋势 , 而蒸可使亚硝酸盐含量有上升的趋势 。
炒制有利于叶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降低 。 蔬菜经过蒸制处理后所含亚硝酸盐的量有所上升 , 可能是因为蔬菜在蒸制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 , 而硝酸盐在加热的条件下易分解为亚硝酸盐 , 从而增加了亚硝酸盐的含量 。 有研究表明 , 汽蒸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亚硝酸盐的含量 。
最后 , 尽量不食用隔夜烹饪蔬菜 , 尤其是常温储存叶菜类蔬菜 。
若需要贮存 , 应尽量放在低温的环境下 。 有研究报道 , 亚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 , 瓜果类在烹饪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增长速度最缓慢 , 根茎类蔬菜次之 , 叶菜类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长速度最快 。
误区2
蔬菜存放过久
划重点:以西红柿为例 , 常温放置一天后 , 维C就只有原来的80%
蔬菜存放一天 , 农药就会开始氧化降解 , 进而减少农药的残留 。 但是 , 随着存储时间增加 , 蔬菜的维生素C含量也呈递减趋势 。 以西红柿为例 , 在常温放置一天后 , 维生素C就只有原来的80% , 放置2天后 , 就只有原来的75% , 所以蔬菜也不宜放置过久 。
误区3
先切菜后洗菜
划重点:切后再洗使蔬菜营养从切口中流失
很多人怕蔬菜洗不干净 , 会先切后洗 , 这样做并不合适 。 蔬菜中有许多营养素都是水溶性的 , 比如维生素、矿物质 , 切后再洗会使它们从切口中流失 。
研究发现 , 新鲜的蔬菜先洗后切 , 营养损失很小 , 以维生素C为例 , 仅有0-1%的损失 , 但切后浸洗2-4分钟 , 可有平均6%左右损失;切后浸洗10分钟 , 可有平均10%左右损失 , 切后浸泡30分钟 , 损失率可达30%以上 。
另外 , 研究发现 , 摘除枯叶、但未切的蔬菜仅有极轻微的维生素C损失 , 并且在反复多次清洗后也不会导致维生素C损失增加 , 与此相反 , 先切后洗的蔬菜由于其破损面积大 , 多次洗涤后维生素C损失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