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列子》一书记载了一段话:“若蛙为鹑,得水为继。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舃。陵舃得郁栖,则为乌足。”这段话粗略看来只是列子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其实暗含了生物的进化与浅显的食物链原则。此外,他认为人与动物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在人类繁衍发展的过程中掺杂了其他的情感才将人性和兽性做了区别,但人身上的动物性却并未完全消失。这种观点不仅相当现代化,还让列子得出了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的最终理念。公天下论认为世界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各有其功能,因为每一功能良好运行,才配合着组成了整个世界的有序存在,换一种好理解一些的说法就是,列子已经粗浅的涉足了生态系统的理念,并将整个自然界概括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圈。在《列子》一书中,无论怎样赞美人的创造力、生命力,统治力,最终却总是会归于自然界的伟大,如果说老子从宇宙中领悟了人类需要被规则约束,那么列子则告诉世人这种约束不仅来自统治者的律法,相反统治者也应遵循天地原本的规则。这种对规则的解读是古人们钟爱天地观的最底层原因。
文章插图
1.天地规则与黎明百姓在古代,学习是有钱、有权的贵族人士的特权,所以我们当然不能强求那些为生活挣扎着的底层人民去感受宇宙的广袤或者天地万物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启示,但黎明百姓笃信天道却也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天地观到底在哪里吸引了这些底层黎明百姓的青睐呢?其实答案并不难猜。首先,在佛学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道教前,道教学说作为我国的传统宗教信仰,受众之广显而易见,百姓们将道教思想当做行为准则和自我救赎的更不在少数,而天地观作为道教思想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百姓们的信赖。除了这些“玄学”的理由外,天地观中崇尚自然的特性让小农经济下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更加笃信所谓“靠天吃饭”,这可不是讲运气,而是实实在在的按照天时来耕作,遵循自然规律来生活。即便时至今日,遵循自然规律也是我们生活的不二法则,那么对于古人来说,自然也能从遵循自然中得到益处,因此观天时甚至成了许多农民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法宝,更有许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之类的俗语流传了下来。
文章插图
2.黄老之学与天潢贵胄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东虹日头西虹雨”之类的俗语自然是无甚用处的,然而黄老之学发挥巨大作用的途径却是要靠这些手握重权的人来做的。在汉武帝强势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令产生前,黄老之学总是或多或少的在影响这帝王之术,甚至在某些朝代,黄老之学是帝王主要的执政手段。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推动帝王执政以柔,注重休养生息,保护自然环境,春天的禁山令和禁伐令都是因此而生,虽然看似是古人对自然万物的一丝善意,其实反而真正受到保护的是人本身的生活环境。除了对于环境的保护,老子的道家思想是黄老之学中讲述制定规则的精髓,这种对规则的理解来自老子对天地的认识,让统治者有了制定规则的底气和方法论,同时也有对自然之力的敬畏,如此看来天地观下的规则论其实也相当的现代化不是吗?
文章插图
3.天地万物与自我存在对于夹杂在黎明与贵族之间的文人士子,对于天地宇宙的认识是抒发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面对无垠且神秘的天地,我们大可以如陈子昂一般“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可以“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广袤的天地面前,似乎所有的错误和丑态都可以被包容,似乎所有的野心和算计都被冷眼旁观,这样的存在成为了无数学子安放自我的保险箱,对天地的渴望和探索折射出了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也是修炼自身心智的不二之选。我国古代的天地观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从唯心的角度出发,却不知原因的做出了许多正确甚至相当现代化的猜想和延伸,深入了解之下我们很容易剥离那一层被歪曲理解的外衣,读懂它内在的正确,甚至读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念。天地观不是敬畏鬼神而是敬畏自然万物,是从自然万物里寻找与他们和谐共处的方式,更是寻找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是古人对今日的我们最好的馈赠之一。
推荐阅读
- 风水学中有一种树,老百姓家从来不种,种到墓前可防盗墓贼
- 胡兰成认为,他交往的女子都有个共同特点,这让他风流得毫无负担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在古代,政府允许老百姓私人持有什么武器
- 梁山征方腊,有6人故意不去,他们有个共同特征,谁发现了?
- 首尔OBITION艺术空间与纽约Li Tang艺术平台共同推出联合国际艺术展
- 为何古代皇帝大多都信奉道教,而民间百姓大多信奉佛教?
- 老百姓的生活是史书装载不下的另一个世界
- 几千年的谬论——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你们的胜负与我无关
- 非遗皮影走进礼泉石潭 百姓乐享传统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