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 三 )


老技艺探索新方向
中药复方药味复杂 , 选材、制剂过程都与产品功效息息相关 。 目前很多中药存在机理、疗效、标准说不清、道不明的软肋 , 有效成分难以控制 。 而中药材品质良莠不齐 , 也会严重影响中药质量和疗效 。 因此 , 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
据悉 , 漳州市在未来支持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的同时 , 将一并筹划重建4500平方米的制剂中心 , 重新开始生产院内制剂 。 制剂中心预计将引入5条国内较先进的自动生产线与先进药品检验设备 , 将老药工的经验与现代设备相结合 , 使院内制剂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 。
但现代化生产的成本并不低 。 产量在一定范围内 , 成本相对固定 。 林向前算了一笔账 , 生产线运转与高层次人才的聘用 , 一年运营成本近400万 , 需要足够的销量才能支撑新制剂中心的持续运转 。 “自2009年制剂中心拆除至今 , 院内一些著名方剂的公众认知度下降 , 很多年轻中医也没有用过这些方剂 , 之后的销量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 ”对于重新生产这些方剂 , 林向前主任既期待 , 但又有些担心 。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文章插图
漳州市中医院原制剂中心(苏依婕/图)
【漳州:推动中药传承创新 让老手艺重获新生】漳州市卫健委中医科负责人也指出 , 不少医疗机构中药炮制和制剂室的生存困境在于 , 中药制剂的生产成本高 , 但市场小 , 多数院内制剂仅限在本院内销售与使用 , 且价格不高 , 导致很多中药炮制、制剂室难以为继 。 未来 , 医疗机构的中药炮制、制剂的发展仍需要政策支持 。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 , 未来 , 希望在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批准的基础上 , 允许有特色的、实践证明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或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 , 甚至到医药市场上流通使用 , 让名方名药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 使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更加可持续 。
近年来 , 国家层面充分肯定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 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 传承精华 , 守正创新 ,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 随着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 , 走出医院 , 进行工业化生产 , 或许是院内制剂的未来发展路径之一 。 但林向前认为 , 当前 , 对于很多医疗机构的院内制剂而言 , 走向市场化并非一个最优选择 。
不少医疗机构生产的院内制剂疗效显著 , 也因此成为市场上中成药的重要补充 。 但由于很多院内制剂都是以往老中医的秘方、验方 , 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 尚未经过严格的实验室试验和临床试验 , 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 从一个名药名方走向市场 , 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要求更高 , 需要经历3-4期的临床试验、毒性实验、药理实验、不良反应检测等一系列过程 , 最快也需要5年时间 ,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 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医疗机构来说并非易事 。
此外 , 鉴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特性 , 大部分的中药制剂都是处方药 , 需要在中医指导下用药 , 非处方药(OTC)较少 , 因此 , 老百姓更多会选择到医疗机构看中医、买中药 。 因此 , 林向前主任认为 , 目前最迫切的仍然是保护和传承医疗机构的名药名方 , 重建制剂室 , 允许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 , 走向可持续发展 , 才有逐步壮大、推广的可能 。
而对于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名药名方而言 , 在传承的基础上 , 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片仔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 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如今依然被很好地沿袭 。 “片仔癀”的产品生产仍遵循古法炮制 , 整个炮制生产周期近三个月 。 在此基础上 , 片仔癀(公司)引进大数据、自动化生产与控制、在线检测等技术 , 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 形成古今相融的现代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模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