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在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想通过自己的才能去报效国家,去造福百姓。是因为这些诗人受到了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认为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出一点贡献。做君王,治理天下,造福百姓,然后自己退隐,留下美名,这是每一个诗人的最美好想法。杜甫也是这样想的。杜甫是唐朝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描绘现实世界。反映出人间的快乐和悲剧。他前期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的百姓生活富足,国家安定,经济发达。一片都是那么富强的样子。可是这和平的面貌之下却暗流涌动。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北方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久于和平的唐朝军队。已经忘记了是怎样战斗的,很快就被这些叛军打的一无是处。不仅陪都沦陷了,就连首都也沦陷了。并且年年的战争受苦的可是百姓。曾经富足的百姓已经被征收军粮征收怕了,除了口粮之外,已经没有其他的粮食可以征收,而那些活着的男丁也被征集到了军队去打仗,去互相残杀。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当时的百姓可谓是叫苦连天。这一巨大的反差也写在了杜甫的诗中。所以杜甫的诗歌也被人们经常称为史诗。因为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兴衰的转变。历史的研究价值还是特别高的。并且杜甫一向以真实描写为主,所以不会有弄虚作假的情况。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而这石壕吏刚好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石壕吏》属于三吏之一。是唐王朝的军队,虽然说实力强盛,有60万的大军,可却是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的大军击溃。损失惨重的军队必然会征收男丁作为补充,既然是征收,那些男丁肯定是不愿意的。而杜甫路过石壕的时候,刚好目睹了这一幕。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诗人在夜晚走到石壕这个地方,想要找一家民居借宿一晚。结果就遇见了有官吏,在晚上去抓男丁,为什么要在晚上去抓了,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晚上那些男丁肯定会回家休息,白天去躲避战乱和官吏的捉拿,晚上肯定会回家睡觉,所以在晚上做了一定一抓一个准儿,此时的官吏不停地敲着门儿,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那个老人翻墙逃走,只剩下一个老妇人去开门。因为这个老妇人开门开得慢,这些官吏特别的愤怒,刚开门就开始训斥这个老妇人,而这个老妇人也在不停的哀叹,这个老妇人知道这些官吏是来捉男丁的,老妇人哭着说,三个儿子在邺城战斗的时候就已经战死了两个。这个消息还是另一个活着的儿子写信说的。还活着的人得过且过,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还会不会活着,已经战死沙场的人不会再复活了。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这个家里面已经没有其他成年的男人了。唯一活着的男丁就是还在吃奶的孙儿。但是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因为他尚在襁褓。离不开他的母亲,可是他的母亲没有衣服穿。下不了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穿。我这个老妇人虽然年老体衰,不能去战斗,可我可以给你们去做饭吃。现在在我随着你们赶快去河阳,说不一定还可以给部队做早饭呢,慢慢的夜深了,说话的声音也逐渐消失了。断断续续还可以听见那个小孙儿哭闹的声音。到了天亮的时候,与我告别的只有那个翻墙跑出去的老翁了。而那个老妇人已经随军入伍,去给军队做饭了。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文章插图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虽然没有任何的强加修饰,可是语言简练,真实可靠。是地,反映了那些官吏半夜捉人的恶劣行径。百姓家中的男人被征收殆尽,男人是一个家里的顶梁柱,全部去征收战斗。家中的耕地谁来耕种,谁来去支撑整个家庭的劳作。有人去耕种,就不会有粮食,没有粮食只会增加更多的流民,让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而官吏们收不到粮食,也会对百姓更加的凶狠。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国家的根基就会被破坏,杜甫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他又没有办法去改变,国家只能这样做才能够平定叛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