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前479年3月4日),享年七十三岁。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都在今河南商丘县)贵族。宋的始祖是微子启。微子启卒,由弟微仲继位。大概微仲就是传说中可查的孔子远祖。宋国和鲁国毗邻。孔子五代祖木金父因其父孔父嘉在宫庭内证中被杀而从宋国避祸奔鲁。孔子父亲叫叔梁纥,自微仲到叔梁纥共计十四代,其中较著名的只有四人,即弗父何、正考父(甫)、孔父嘉和叔梁纥。弗父何是孔子第十代祖先,弗父何的父亲宋缗公(名共)有子二人,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又名方祀)。缗公死时不传子而传弟熙,是为炀公。鲋祀不服,杀了熙。原应由长兄弗父何继位,弗父何不受,让位于弟鲋祀,即宋厉公。弗父何因让国而声誉大张,世为宋大夫。正考父是孔子第七代祖先,弗父何的曾孙。他以谦恭俭朴和熟悉古文献见称。他曾连续辅佐宋国三公即戴公、武公和宣公,不但不骄傲奢侈,反而越发谦逊俭朴。他在家庙中的鼎上作如下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每逢接受任命、提升职位时,都是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再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也小心翼翼地靠着墙边走,然而谁也不会侮慢我。我用这鼎煮饘和粥,聊以充饥而已。同时,他又爱好文献。据传《诗经》中的《商颂》,就是经他和周太师校订的。【 孔子有据可查的远祖为微子启之弟微仲,孔父嘉之后便以孔为氏】孔父嘉是孔子第六代祖先,正考父的儿子。从孔父嘉起,子孙有的就以孔为氏了。大概孔父嘉不像父亲正考父那样谨慎恭敬,所以在一次宫廷斗争中和宋殇公(与夷)一同为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避难奔鲁,从此定居鲁国陬邑。
文章插图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是孔父嘉的五代孙,亦即从宋国避难到鲁国后的第五代了。前四代默默无闻,到了叔梁纥,算是有点小名气了,“叔梁”是字,“孔”是他的氏,按照现代人的叫法,应该是孔纥,但史料上都习惯称他为 “叔梁纥”。叔梁纥的名号中,却有名无氏;纥是名,故叔梁纥又称陬人纥。叔梁纥主要是立了两次战功,一在偪(同“逼”)阳之战。周灵王九年(前563年)以晋国为首的几个诸侯国攻打一个叫偪阳(今山东省枣庄市南面)的小国,叔梁纥作为鲁国贵族孟献子属下武士,也参加作战。当他们攻入阳城时,守城的人突然把城门上吊起的悬门放下,意欲把入城队伍拦腰截断,然后分别消灭他们。正在此时,叔梁纥赶到,用手托起悬门,使先入城的队伍能够赶紧退出,避免了损失。二在夜突齐围救臧纥之战。偪阳战役七年之后,周灵王十五年(前556年)齐国侵入鲁国的北部,齐军高厚带领的部队围困了防邑,那时被围困在防邑里的有鲁大夫臧纥及其弟臧畴、臧贾和叔梁纥。鲁军前去救臧纥,从阳关(约在今山东泰安东)进击,接引臧纥,因慑于齐军强大,到了近防邑的旅松这个地方就停下不敢前进了。叔梁纥带着臧畴、臧贾和甲兵三百人,保护臧纥间突围而出,将臧纥护送到旅松鲁军驻地,然后又冲进防邑而固守之。齐军攻打不下,只好撤退。由于在这两次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膂力,叔梁绘曾一时“以勇力闻于诸侯”他虽然立过两次战功,但是并没有加官进爵,得到提升终其身不过是一个“武士”身份(贵族中最低级的身份)和一个陬邑大夫(一说陬邑宰,其管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镇、乡或区)的低级官职而已。叔梁纥在周灵王十五年(前556年)突围之战胜利归来时,年已六十三岁左右。他先娶施氏,生女九人,没有儿子。后娶妾生了一个儿子,叫伯尼(?又名孟皮),是个有足病的跛子。在当时封建宗法社会里,重男轻女,只有儿子才能继承父业。叔梁纥的贵族地位虽已没落,但毕竟是个陬邑大夫,在乡间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当然对跛子儿子不满,认为有失体面,希望有个像样的儿子继承自己,于是就向颜家求婚。据说颜家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都不愿意,只有不满二十岁的小女儿名叫颜徵在的表示愿意嫁给叔梁纥。大概叔梁纥在六十六岁左右和颜徵在结了婚。古时认为年过六十四岁结婚.就不合礼仪。叔梁纥年近古稀,颜徵在则在妙龄,年龄相差其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用含义模糊的“野合”二字描述这种不合礼仪的结合,是寓有隐讽之意的。因为“野”字可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是野外,一种是粗野不合礼仪,历来多作后者解。叔梁纥和颜徵在婚后不久,在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孔子。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大概就是因为祷于尼丘山而生的缘故。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于是颜徵在离开纥家,带着三岁的孔丘,寡母孤儿,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去了。
推荐阅读
- 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凭什么他后人也被尊称为衍圣公?答案没那么简单
- 宋朝衍圣公为何出现南北两宗?元朝的衍圣公是正统?是孔子后裔吗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
- 孔子为什么感叹看错人
- 孔子说:“晏子,小人也”;晏子说:“孔某人与叛贼白公是同类”
- 【孔子箴言故事】从政治国——要盟也,神不听
- 【孔子箴言故事】从政治国——器不雕伪
- 为什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欢迎?
- 孔子明明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为何却器重能言善辩的子贡?
- 大臣略施小计,康熙跪拜孔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