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说: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

2020年11月5日,山东老乡、书法名家、知名教育工作者欧阳中石先生作古,令人惋惜不已。
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说: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
文章插图
欧阳中石先生,生于鲁城,长于齐地,深受山东文化的影响,低调不张扬,做事厚道踏实。他最骄傲的并不是他的书法,而是他能够为书法教育做了些事。他曾说过:“我不是一个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但是,在山东乃至全国书法界、文化艺术圈,欧阳中石先生的大名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能其中褒贬不一,但是能成为书法界品评的对象,基本上说明这人已经略有名气,若全国范围内引发议论,那么其人的艺术成就肯定已经很了不得了。不出意外,若写一部当代中国书法史,其中定会有欧阳中石先生的一席之地,而且评价会正面多于负面。
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说: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
文章插图
欧阳中石先生,早年先是走教育这条道的,在济南五中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后来考入北京大学学习逻辑学,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学术储备,并且思想不是那么浅薄。这样的情况在他的书法和书法思想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欧阳中石先生早年应该有写字帖的功底,因为先生出生于1928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早年间使用毛笔的情况较多。这样的训练,也为他日后在学术和教育之外,能够凭借书法成名奠定了基础。真所谓艺不压身,如此才能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可能。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书法十分重视师法传承,即使没有具体的老师,那么也要学习古代著名书家的作品,最好能够取法公认的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书法。倘若没有这样的学习,很可能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会被人批判,说自己完全出于己意,没有哪一笔画有来历。
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说: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
文章插图
欧阳中石先生日后能够成名,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引路人的领航。千里马多半需要伯乐,除非它踩着祥云而来。在到北京大学学习之后,欧阳先生便师从早已名满京华的吴玉如先生。吴玉如是民国后期帖派书法的代表书法家。先生出身很好,是满清八旗,家境优渥,从小就学字,十几岁就已经有些名气,后几十年真草隶篆无不精通,而先生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行书。他论述书法时,也往往以此基点,如:“有问行书若何始可入化境,告之日:行书当然以晋人擅场,而二王称极则。从探究竟,怀仁集《圣教序》洵为有功。至传世右军墨迹,非唐临则钩填。唐颜鲁公行书出大令,磅礴之气,古今稀有。北海以二王、六朝之笔为行楷,亦是独创。褚、虞秀拔,时有小疵。宋以海岳天祟之高,仍时有齐气。元鲜于枢与赵皆有可观。明文微明与祝有绍述之姿,文少变化而祝问不醇。斯数人者,成不能限之朝代以称也。习行书,融此诸家于腕底,亦可以号能行书矣。”从中可以看出,吴玉如先生的书法深处属于中国传统书法正路,那就是以二王为基础,然后融合唐楷、魏碑,从而实现文质兼备、正中出奇。
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去世,他曾说:我不是书法家,只是一个教师
文章插图
再有他还明确地表示,学习书法一定要有思想内涵,不能只学其表,而不知道书法的根本所在。二王书法在视觉上固然十分完美,但是不能只学其形,不学其神。“二王书贵在内涵,最忌棱角分明,锋芒毕露”。而二王书法的精神所在就是自然不做作,对比变化多样,不死板。“写二王得阴阳开阖之理,则不落俗套”,“作字结构,横笔须平。如数横同施,应有疏密。见阴阳具变化,尤忌等距离”。书法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二王如此,学习二王者也应该如此,否则就成为工匠一般的书法爱好者,难以成为一家,更不能开门立派。吴先生碑帖融合、自然写意的书法思想,从远处看接续了历代书法思想的继承,从近处看则直接承袭晚清以来碑帖融合的思想。中国书法从魏晋之后,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清代中期的时候,逐渐陷入困境,士人都是围绕丛帖进行摹写,加之受康熙、乾隆皇帝的影响,逐渐形成馆阁体,黑光亮是典型的特点。于是,时代需要变革,书法需要创新。邓石如诞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