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江苏省中医院史仁杰:俯下身子沉下心,成为“自带流量”的仁医

编者按 医者在心 , 心正药真 。 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 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 新江苏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 , 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 , 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三指搭脉 , 四周安静 , 不出五秒 , 江苏省名中医史仁杰就能根据脉象说出患者的症结所在 。 在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从医近36年的他 , 虽常拿手术刀 , 但中医内科“功夫”丝毫不差 。
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江苏省中医院史仁杰:俯下身子沉下心,成为“自带流量”的仁医文章插图
脉浮、涩、沉、迟 , 靠学、问、练、省
一谈起医书古籍 , 史仁杰就打开了话匣子 , 从人人皆知的《黄帝内经》到少有耳闻的《永类钤方》 , 书里的经典名句他都能娓娓道来 。 “医药经典是无声的引路人 , 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积累非常宝贵 。 ”史仁杰说 , 尤其是拿不准病人病症的时候 , 翻翻古籍 , 可能答案早就写在了书里 。
脉诊是中医药特有的诊疗技术 , 自古以来就有“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的说法 , 中医对脉象的描述都是很抽象的 。 比如 , 涩脉如“轻刀刮竹” , 滑脉则“往来流利 , 玉盘走珠” 。 这都需要中医人领会脉象的特征性感觉 , 在工作中慢慢体会 , 并不断积累 , 才能够较准确地把握病情 。 大学时期 , 史仁杰就在假期为家乡百姓把脉 , 积累经验 。 后来他给学弟们把脉时 , 大家都认为他把脉较准 , 这极大鼓励了他对脉象学习的积极性 。
毕业时 , 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 , 他的志愿是留校 , 结果被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科主任选中留到医院 , 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 。 “做医生这么多年 , 每当我看到患者经自己的治疗得到治愈 , 心中也很有成就感” , 史仁杰说 。
多学、多问、勤练、自省 , 是史仁杰不断精进医术的方式 。 “读古籍、跟名师 , 上临床、用心悟 , 对于提高诊疗水平缺一不可 。 ”
史仁杰觉得 , 医患交流间有二道槛 , 一是患者的病情描述常常不够全面、准确 , 再则 , 医生也很难从患者的短暂描述中能准确把握患者的病证 。 而脉诊却能为快速、准确把握病证所在和诊疗方向提供依据 ,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善诊者察色按脉 , 先别阴阳 。 审清浊 , 而知部分 , 视喘息 , 听音声 , 而知所苦 , 观权衡规矩 , 而知病所主 , 按尺寸 , 观浮沉滑涩 , 而知病所生 。 以治无过 , 以诊则不失矣” 。 所以他特别重视望诊、脉诊 , 以准确把握患者病证的本质 。
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江苏省中医院史仁杰:俯下身子沉下心,成为“自带流量”的仁医文章插图
2011年史仁杰跟随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习一年
从“不明原因”里找到根本
作为肛肠科医生 , 史仁杰没有把眼光局限在局部 , 而是始终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来诊疗疾病 。 西医对症下药 , 注重的是疾病本身 , 中医辨证施治 , 着眼的整体状态 。 对待不明原因的疾病和疑难杂症 , 中医辨证显得尤为重要 。
一次 , 史仁杰收治了一位从外地转院来的患者 。 这位患者在前列腺后方生了一个脓肿 , 泌尿外科专家会诊后认为不能手术 。 该患者在外院已经用抗生素治疗了半个月 , 并且因普通导尿后屡次被血块填塞又进行了膀胱造瘘治疗 。 患者一直发烧 , 血象较高 , 情况并不理想 。
史仁杰发现 , 患者在每天下午3点前后会出现心悸、心慌等症状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 但心跳最快时却高达每分钟达180次 。 病房暖气开得很足 , 患者却极度怕风 , 直打冷颤 。 由此 , 史仁杰断定患者的表现符合真武汤证 , 属于脾肾阳虚水泛证 。 他为病人开了以真武汤加减的汤剂 , 服用三天后症状便有所缓解 。 十天后再查 , 脓肿竟然“奇迹般”的消失 。 “6个多星期反反复复的病 , 最终用中医药方治好 , 我自己都感叹中医神奇” , 史仁杰感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