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有二个独绝景点,还有《白蛇传》的另一版本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 , 位于运城市西部 , 黄河的东面 。 被称为商业鼻祖的春秋时期大商人猗顿 , 在这里畜牧牛羊 , 经营珠宝 。 在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有其陵墓 。 临猗县有这样两处景点堪称独绝 , 一个是目前中国现存唯一元代建筑风格的临晋县衙 , 另一个为妙道寺双塔 。
临晋县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临猗县临晋镇 , 距县城20千米 。 临晋县衙又称廨署 , 是元代官员的办公场所 , 创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79—1307年) , 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 。 廨署坐北朝南 , 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 , 以中轴线布局分三层台阶式 , 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 , 周围配以廊房 。 大堂面阔五间 , 进深六椽 , 当心间较宽 , 明显大于次、稍间 , 稍间又略窄于次间 , 建筑用料独特 , 营造法式奇巧 , 完好地保留了元代的建筑艺术风格;二堂面阔五间 , 进深三间 , 单檐硬山顶;三堂面阔三间 , 进深三间 , 堂前带廊 。 二堂、三堂结构简洁 , 为清末民初时期建筑 。 银亿库位于大堂与二堂的中院东侧 , 面宽三间 , 进深二椽 , 单檐硬山顶;书房位于三堂西侧 , 与三堂相接 , 面宽一间 , 二处皆为民国时期建筑 。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位于临猗县城内 。 妙道寺双塔创自隋唐年间 , 寺院在北宋前叫“永福院” ,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重建后叫“妙道寺” , 明清时名为雁塔寺 , 又称双塔寺 , 双塔东西相对 , 原为寺院附属建筑 , 西塔建于寺内 , 东塔建于寺外 , 后寺毁 , 仅存双塔 。 双塔皆为方形楼阁式砖塔 , 高约30米 。 西塔底宽约5.4米 , 东塔底宽约4.82米 , 两塔内边相距约69米 。 西塔原有九层 , 明嘉靖三十四年冬关中地震 , 七层以上损毁 , 今存六层 。
双塔有个奇特现象 , 称为“双塔交影” , 又称“双塔斜影” 。 每当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 , 三月、七月十六早晨 , 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 , 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 , 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 , 交融在一起 。 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源于临猗 。 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 , 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 , 西塔内为白蛇 , 称“白蛇塔”;东塔内是许仙 , 称“许仙塔” 。 许仙塔的第七层还藏有二人的画像 , 第三层有一尊铁铸的许仙人头像 , 面向西塔 , 日夜相望 , “双塔交影”即是二人在相会 。
《白蛇传》 , 在临猗却有不同版本 , 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相传远古时代 , 在临猗县陈范屯村高垣的崖上 , 有一处名为桃花庵的庙堂 , 有位老神仙带着三个徒弟在此修行 。 大徒弟是个乌龟精 , 赐名法海 。 法海本姓裴 , 名头陀 , 是运城市闻喜县裴氏家族裴休之子 。 二徒弟是条白蛇 , 赐名白素贞 , 三徒弟是条青蛇 , 便叫做小青 。 千年过后 , 三个徒弟皆修练成功 , 法海变做胖大和尚 , 白蛇和青蛇变成了美女 。 此时法海看上了白素贞 , 但白却看不上他 , 为摆脱法海纠缠 , 青、白二蛇逃到临猗县城的尼姑庵躲藏 。 一日二蛇偶遇本县许家窑村的许仙 , 白、许二人产生感情并结合 。 法海自青、白二蛇走后便百般寻找 , 一日发现了二蛇 , 见白素贞有孕在身 , 十分恼火 , 便与二蛇打斗起来 , 先是用师傅给他的网塔钵把小青镇在塔下 , 现此塔已不存 。 之后又将白素贞收于西塔内 。 许仙不见白娘子归家 , 便去寻找 , 最后打听到在西塔内 , 立马就去拆塔 。 法海见有人拆塔 , 又是坏了自己好事的许仙 , 一怒之下便把许仙又压于东塔之内 。
《白蛇传》很早就在民间流传 , 并有很多种说法 , 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 临猗人认为 , 冯梦龙所说白蛇来自四川的峨嵋山有误 , 应为山西运城市的峨嵋岭 , 亦称峨嵋塬、峨嵋坡 。
临猗有二个独绝景点,还有《白蛇传》的另一版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