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的璀璨文化,从这些文人中可以看出魏晋特有的“魏晋风度”( 二 )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 , 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 , 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 , 安神定志 。点燃一炉清香 , 思绪渐渐飘远 , 使心灵回归宁静之中 。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 它伴随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 一直延续到今天 , 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锤炼和创新 , 成为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 品茶赋诗、著书立传不仅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情趣更是传递他们思想 , 抒发他们感情的载体 。
禅学是佛教禅法的理论 , 禅学讲究修行 , 通过修行 , 排除外界的诱惑 , 通过佛教的理论根除烦恼 , 去恶为善 , 得到精神的解脱 。
博古是一种雅趣 , 文人常常细细端详古物 , 感受它身上岁月的沉淀 。
这七艺构成了竹林七贤闲适的生活方式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
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中的璀璨文化,从这些文人中可以看出魏晋特有的“魏晋风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纵然七贤不理世事 , 隐于竹林 , 依然未能逃过朝廷的争斗 。嵇康是很有才华的人 , 司马昭看中了他的才能 , 多次请他出山 , 但嵇康看不过司马昭的作风 , 不想与他为伍 , 因此遭到司马昭怀恨在心 。后又被钟会诬陷入狱 , 他本来有机会被放出来 , 由于他与司马昭的过节 , 司马昭决心要处决他 。
据说行刑那天 , 三千太学生曾请愿赦免嵇康 , 但都于事无补 , 嵇康自始至终神色未变 , 在行刑前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 弹完后叹息道:
“《广陵散》于今绝矣!”
令人唏嘘不已 。
嵇康死后 , 竹林七贤分崩离析 , 有的不得已投靠了司马集团 , 有的继续装疯卖傻躲避世事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 , “竹林七贤”最终还是难以善终 。
二、 魏晋风度之王谢世家 。
唐代刘禹锡有句名句 , “旧世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这句话中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的两大家族王家和谢家 , 他们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两大显赫家族 。西晋末年 , 国家混乱 , 国家政权岌岌可危 , 王导看到当时的场面 , 为了挽救政权 , 他劝司马睿将政权移到江左 , 司马睿听从他的建议 , 立即移至江左 。正是因为这一举措 , 使江左的政权在西晋灭亡后又维持了一个世纪的统治 。王导一跃成为大功臣 , 也使当时的王氏家族成为当时的一大家族 , 当时流传一句话“王与马 , 共天下 , ”足以看出当时王氏家族的地位 。
时人还常说:“不以王为皇后 , 必以王为宰相 。”在这个显赫的家族中 , 曾出现过九位皇后 , 位至高官的更是数不胜数 。王导曾辅佐元、明、成三帝 , 他的兄弟大多也都官至高位 , 王导位至丞相 , 王敦位至东晋大将军 , 王羲之、王献之作为著名书法家更是远近闻名 。
王羲之在书法上造诣颇深 , 向来有入木三分之称 , 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王氏家族在当时很有威望 , 有位老臣想从王氏子弟中选一位作为自己的佳婿 , 王氏子弟听说后都悉心准备 , 个个都风度翩翩 , 唯独王羲之在床上躺着 , 一副与他无关的样子 。最后那位老臣还是选择了王羲之作为自己的佳婿 , 他欣赏王羲之的才华与处事不惊 , 也正是因为此事使“东床快婿”这一成语广为流传 。
王献之作为王羲之的儿子 , 其能力也是不容小觑 , 他与他的父亲并称为“二王” , 梁武帝萧炎曾评价王献之书法“绝众超群 , 无人可拟” , 说的就是王献之书法潇洒不羁 , 旁人模仿不来 。
王羲之擅长楷体 , 他的字体比较规整 , 王献之在继承了其父楷体的基础上 , 又学习了草书和行书 , 开创了楷行草并用的书写形式 , 这一点与他父亲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另一大家族谢氏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谢安 , 谢氏家族在东晋初期还只是普通士族 , 直到一场战争的胜利 , 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曾带领士兵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 保护了国家江山 , 谢安在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战中取得了胜利 , 自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视 , 此后仕途一帆风顺 , 皇帝为了嘉奖他们 , 对谢氏家族不少人的官位进行了晋升 。一荣俱荣 , 他的光荣同时也带领了整个家族的光荣 。谢氏家族一跃成为一流士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