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合治,赶走你腰背上的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活引起的一类疾病 。 病毒主要侵犯皮肤和局部神经 , 表现为沿体表神经分布的带状、成簇水疱 , 常伴受累神经所支配部位的剧烈疼痛 。 据统计带状疱疹年发病率约为3%~5% , 常发于高龄、免疫力低下人群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 , 属于难治性疼痛疾病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增加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困扰 。
中医内外合治,赶走你腰背上的带状疱疹文章插图
目前西医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对症、免疫调节剂及抗疱疹病毒方法 , 其临床症状可快速缓解 , 但难以取得理想的远期疗效 。 因此 , 缩短病程、止痛和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关键 。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范畴 。 本病在中医学古籍文献中早有论述 。 其病因病机:①情志不遂 , 气郁化火 , 火毒外溢于皮肤而发;②饮食不节 , 脾虚湿蕴而化热 , 湿热互相搏结于气血 , 外发于肌肤;③年老体弱 , 气血亏虚 , 复因外感毒邪停滞 , 气滞血凝 , 瘀阻脉络肌肤而发病 。 带状疱疹与心、肝、脾、肺有关 , 久病及肾 , 属本虚标实之证 。
带状疱疹的内治疗法
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 讲究辨证论治 , 临证宜灵活运用中药、针刺和灸法 。 就其病程而言 , 带状疱疹起病初期 , 多因肝经湿热、毒邪郁滞经络而致 , 治疗宜清肝泻火、除湿解毒 , 当以龙胆泻肝汤为基本处方 , 灵活化裁 。 若脾虚湿蕴 , 湿邪下注 , 则以除湿胃苓汤加减 。 后期则因久病耗伤气血 , 气血凝滞 , 脉络阻塞不通 , 治疗宜活血通络、理气止痛 , 当以柴胡疏肝散和桃红四物汤加减 。 体虚者宜扶正驱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
带状疱疹的外治疗法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可靠 , 针灸、拔罐疗法可使瘀滞之毒外泄 , 消除局部瘀血 , 减轻组织水肿 , 与药物治疗疗效相似 。 一般来说 , 针刺治疗的穴位选择 , 多以疱疹皮损周围及夹脊穴为主 , 辨证配选其他腧穴 。 针刺疱疹皮损周围属近治 , 一般选用围刺法 , 可加用艾盒灸法 。 夹脊穴则选用相应节段的穴位 , 棘突旁开0.5寸 , 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 。 肝经湿热者 , 加太冲穴、支沟穴、行间穴;脾虚湿蕴者 , 加血海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气滞血瘀者 , 加太冲穴、血海穴、膻中穴 。 若后遗神经痛 , 可在疼痛处连接电针 , 或以梅花针叩刺 , 或刺络拔罐 , 或隔物灸、药物外敷 , 或配合耳针、穴位注射、局部封闭 , 甚至紫外线照射等 , 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
【中医内外合治,赶走你腰背上的带状疱疹】应重视带状疱疹患者的日常调护
除积极治疗外 , 重视日常调护也很重要 。 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 , 维持情绪稳定 , 以免肝郁气滞化火而加重病情;注意休息 , 避免劳累;饮食清淡、易消化 , 多吃瓜果蔬菜 , 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发物 , 如海鲜、公鸡、鲤鱼、鹅肉等 , 戒烟戒酒;忌用热水烫洗患部 , 避免挠抓 , 内衣宜柔软宽松 , 以减少摩擦;皮损部位保持干燥、清洁 , 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大的软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