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Lot 1570明代山西“绛州 万历三十三年 站银”五十两银锭(GBCA MS61)明代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田赋和徭役。“站银”即驿站夫役折银,亦是徭役折银的一种,由开设驿站的州县征收,大部分存留地方,用于支付当地驿站的日常开支,部分解送户部以充边境军费。明代驿站制度十分发达,其主要职责是接待官员、传递公文和运输官方货物。在驿站当差的人员统称驿传夫,早期来自徭役中的杂役,由各州县按户抽丁,或出钱粮雇人代役。嘉靖以后,各地将驿传夫役改为随粮摊派,折银上缴,由官府支银招募。由于驿站每年开支巨大,所用经费均由国家与地方财政拨款,所以,站银成为明代的一项重要税种。据2013年李晓萍著《明代财税银锭考》一书记载,存世的站银实物,仅发现湖北汉阳县、山东莱芜县二枚五十两银锭。此枚山西绛州大宝,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三枚明代“站银”实物,也是唯一一枚山西“站银”遗存,国内外相关文献目录均未见记载,公开拍卖尚属首次,对于明代驿站制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物史料价值。
文章插图
Lot 1577清代直隶“顺天兵饷会源足银”三两银锭(GBCA MS63+)顺天府是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最高行政机关,辖区范围含北京城及周边各县。清兵有满兵旗营与汉兵绿营之分,此类顺天府兵饷银,即为顺天府发放给满汉士兵的饷银,目前市面赝品较多,传承有绪的真品一物难求。此枚底部旧贴“中国北京顺天府饷银”完整收藏纸条,出自2010年秋季北京拍卖会海外集藏专题,必令藏家为之解囊。
文章插图
Lot 1594山西“民国年月 太原晋胜银行”五十两银锭(GBCA MS63)来源:岭南著名银锭收藏家旧藏出版:《银的历程》,页114,浙江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15年展览:“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会员藏品精粹展”,浙江省博物馆,2016年1月15日1913年1月1日,晋胜银行由大清银行山西分行改组而成,是阎锡山政权的“私资银行”,随后在多地设立分行,主要发行纸币,办理汇兑、存放款等业务。晋胜银行总行执事人贾继英,曾任大清银行山西分行经理,其通过关系,拿到交通银行在山西的业务代办权,并代理发行交通银行纸币。当时,晋胜银行在阎锡山政权的扶植下,资本充足,业务发达,盈利远超过同时期的山西官钱局和中国银行太原分行,成为阎锡山在山西统治时期的重要官僚资本金融机构。1919年山西省银行成立,资本更加雄厚,业务发展迅速,晋胜银行相形见绌。次年,北洋政府再次颁布《修正取缔纸币条例》,规定凡发行纸币的银钱行号,都要接受财政部的检查与监督。阎锡山认为用款将不甚自由,遂于1921年令晋胜银行停业。此锭即为晋胜银行委托银炉铸造,作为发行钞票的兑换储备金,铸额无多,留存至今所见极少。
文章插图
Lot 1595清代浙江“念八年 浙海关 吉字”五两圆锭(中乾评级 近未使用)浙海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海关之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设于宁波江东,统管浙江全境进出口关税事务。五口通商之后,由于兼顾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颇有不便,咸丰十一年(1861年),另设浙海新关,专门征收出入宁波港的国际贸易关税。而原来的浙海关则改为常关,只办理过往近海的小型木帆船过关纳税等事宜。鸦片战争后,割地赔款使清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关税收入多被用作战争赔款以及各种外债偿还,白银大量流出海外,只有极少被销铸成形制统一的海关税锭上缴国库。后经历朝历代的熔毁改铸,海关税锭存世少之又少。在这些海关税锭遗存之中,浙海关属最稀见的品种之一,目前发现不超过十枚,公开拍卖鲜有出现。此枚由宁波颇具规模的吉字银号代铸,打戳周正,气孔细密深邃,品相上佳。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很早开启海上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中西贸易逐年增加,西班牙、荷兰等外国银元随商船源源不断流入福建,成为当地主流货币。此时银锭在福建民间已乏人问津,铸造量锐减,旧锭大多回炉改铸,惟藩司、盐道与海关等上缴税项,因朝廷的坚持还以银锭形式起运。至清末,即便是税银,也因纹银短缺而逐渐改用洋钱,银锭在福建随之绝迹。因此,留存至今的福建银锭少之又少,且基本都为咸丰以前铸造。其中十两圆锭,因铸工较为粗糙,锭面罗纹粗大,锭体形似馒头,俗称“馒头锭”,真品极难寻觅。
推荐阅读
- 2020年精品钱币成交参考价格
- 2020年“舞动春城”广场舞大赛圆满落幕 8组优秀节目展新时代风采
- 春夏秋冬——诗意醇厚的唐宋四季
- 2020年掌阅获奖作品推荐
-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武山县2020年度文物安全目标责任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进行考核
- 音乐声中辞旧岁迎新年
- 心中有阳光无处不天堂——当代艺术大师黄建南绘画艺术回顾
- “焕新大秀”火爆上演,1月9日给你好看
- 传承创新,重扬平定砂器美名
- 前瞻电影产业全球周报第73期:率先复苏!2020中国电影票房204.1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