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 二 )


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
文章插图
▲番天印,阴阳镜这些都是大道理(套话)而非个人的取舍倾向,做不得数,而殷洪甚至不愿意多说,未等对方回答就直接反问有多少人马云云。以有道伐无道,以无德让有德,此理之常,岂吾家故业哉?殷郊也同样经此一问,他的觉悟(话术)明显就高多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心话,且让我们接着往后看。殷洪的执着
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
文章插图
率先下山的殷洪“巧遇”了四处搬救兵的申公豹,一个自带“说客”和“嘴遁”特技的NPC。你乃成汤苗裔,虽纣王无道,无子伐父之理。况百年之后,谁为继嗣之人?你倒不思社稷为重,听何人之言,忏逆灭伦,为天下万世之不肖,未有若殿下之甚者!你今助武王伐纣,倘有不测,一则宗庙被他人之所坏,社稷被他人之所有。你久后死于九泉之下,将何颜相见你始祖哉?比起殷洪“不敢违逆”的苍白无力,申公豹的话可谓句句在理。殷洪不是被压迫的小民,而是高贵的成汤殿下,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一早就是这么想的,只是不好宣之于口罢了,申公豹的出现恰好给了一个反水的台阶。为何这么说呢?殷洪反水的顾忌仅仅是发过的毒誓,被申公豹一言化解;来到商军大营后还不惜与仇人苏护(妲己名义上的父亲)同为行伍,甚至很快换上了殿下专属的“王服”,可见他对于身份的执着远胜过当初的“政治正确”。
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
文章插图
▲黄飞虎和坐骑五色神牛殷洪随后在战场上生擒黄飞虎黄天化父子这对当年“十里亭义释、午门相救”的恩人,倒也知道投桃报李,放了二人。而问及对方为何身在西岐之时,黄飞虎历数纣王十大罪状,殷洪却面不改色,无动于衷,只是告知“今放过一番,二次擒之,当正国法”,有着诸葛丞相对孟获“七擒七纵”般的自信。如此“是非不分”的殷洪,是不是该死?殷郊的执念我们再来看看哥哥的表现。况姜子牙有将相之才,仁德数布于天下,诸侯无不响应。我老师曾分付我下山助姜师叔东进五关,吾何敢有背师言,此事断难从命。相比缺心眼的弟弟,心性坚毅的殷郊果断拒绝了申公豹的几乎相同的说词,却被殷洪已死的消息迅速激怒,但他依旧没有选择立即反水,而是打算先问个究竟再做定夺。
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
文章插图
其实想知道真相并不难,潜行打听或者直接找姜子牙盘问都能搞定,而殷郊却直奔商军大营并听信了张山的描述,随即折箭为誓,定要杀了姜尚。这说明殷郊早已信了申公豹的片面之词,或者说已经打定了反周的主意,哪怕知道了弟弟的真实死因。继续看原文,殷郊的反水的确不是一场误会。“若吾父王还有天下之福,我这一番天印把此山打一条路径而出,成汤社稷还存;如打不开,吾今休矣。”上文是殷郊败退之际的祷告,死到临头依旧对“成汤社稷”念念不忘,可惜山是开了,却并非成汤祖上显灵,而是燃灯道人的算计。而受刑之后殷郊的魂魄本应该接受百灵幡的召唤前往封神台,可怨念不散的他却径直去朝歌并托梦给纣王请求“修仁政、任用贤相,速拜元戎(统帅)”,以挽救危局。
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
文章插图
我们经常说父母会无条件的包容子女的过错,而身为子女原谅并维护父亲又何错之有?“先杀姜子牙,再东征报仇”的计划原来是说说而已,殷郊在败亡前后不再想找妲己报仇,也没惦记死去的弟弟,而是以成汤储君的身份为父亲和江山奋力一搏。这样站位坚定的殷郊,谁又敢留他呢?值得一提的是,殷郊在元杂剧《周武王伐纣平话》中举足轻重,身为周军先锋的他最终手刃纣王,达成了与哪吒、杨戬一样“肉身成圣”的成就,却在《封神演义》里摇身一变成了保皇派,可能许仲琳也觉得之前的设定不合理。结语:兵戎相见的悲剧殷洪死于慈航道人的太极图,应了“四肢成灰”的毒誓,殷郊则被燃灯以合山之力困于岐山,遭受了“犁锄之厄”,听来咎由自取,其实疑点重重。下山之际,赤精子对于道心不稳的殷洪千叮咛万嘱咐不说,临行前又想起“他终是纣王之子,倘若中途心变,如之奈何?”,逼着徒弟发下毒誓。既然不放心,何必让学艺不精的徒弟带着全部家当(法宝)下山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