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遍《傅雷家书》,我总结出18条教育的铁律

教育,与家境无关,与家风有关。《傅雷家书》堪称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家书之一,其中百封家书,记录了傅雷傅聪的父子情谊,也道破了教育的真相。金庸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妨看看《傅雷家书》中18条教育铁律。教育孩子,先教做人。“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儿子傅聪出国留学临行时,傅雷唯一的叮嘱。培养孩子,犹如种树。只有先在根上先滋养他,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才能心中有光。孩子若不懂与世界相处,一切都是徒劳。翻开《傅雷家书》,你看发现: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傅雷格外的用心。“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做人最忌交浅言深。”教会孩子和世界相处的能力,才是父母对他最大的保护。孩子能融入社会,游刃有余,才是父母最值得骄傲的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逼孩子一把。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傅雷在孩子学习上是出了名的严厉,对学业教导只一句:“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俗话说,惯子如杀子。那些会“逼孩子”的父母,其实活得最明白。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与其让孩子未来后悔不已,宁愿让他现在埋怨自己。
看了10遍《傅雷家书》,我总结出18条教育的铁律
文章插图
不要忽视孩子“逆商”的培养。所谓“逆商”就是:一个人在逆境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反逆境的能力。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傅聪成为一代大家,离不开他超强的意志力和抗打击能力。正如傅雷所说:“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傅雷在信中写:“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从模仿父母开始。家庭是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原因。俗话说,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榜样。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和颜悦色,是父母一生的修行。北风与南风比赛谁的力量大,看谁能把路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得猛烈,行人将衣服裹得越紧;南风轻轻拂动,人们却热得解开大衣。这就是“南风效应”:宽容的力量,远强于惩戒。傅雷就深谙此理:他从不惩罚谩骂,而是平等温和的沟通,将道理教给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是无数家长的通病。教育需要和颜悦色。
看了10遍《傅雷家书》,我总结出18条教育的铁律
文章插图
最好的教育,是用心的陪伴。尽管和儿子傅聪天各一方,但傅雷给儿子写信的频率一直很高。家书相伴,纸短情长,父子二人情谊日渐深厚。陪伴孩子,不止是花时间,更是花心思。好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知其所想,懂其所言,才能架起彼此心的桥梁。好的沟通,都是“听”出来的。教育中有效沟通,源自三个步骤:首先是倾听,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其次是理解,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话的意思。最后,才是给建议。对中国父母而言,三件事里面,倾听做的最差。傅雷与傅聪写信一来一往,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两人才越加亲密。有句话说的好:“好的沟通,都是听出来的。”想要了解孩子,先要听孩子“说”。满分父母看过程,不及格父母看结果。对于孩子的未来,傅雷只秉持一个态度: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只以成败论英雄,是教育中的最大误区。对孩子抱有高期望,也必须先做好“事与愿违”的心理准备。教育专家王人平说:“一味关注结果,看不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纳孩子的身心。”教育的美好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学会欣赏孩子在过程中的成长,才是每个父母必修的功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