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东京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里,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于一场盛大的婚礼。名门贵女嫁给新进后生,这本就是自古以来最耳熟能详的戏曲唱段。不过和其他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左右的婚姻不一样的是,在这场婚姻里,这双璧人用一生的时间去见证了对彼此的爱情。
文章插图
时隔如水光阴,让我们拨开历史的滚滚烟尘,重回那个天水一朝的大宋,回到富弼和晏清素的故事里。历来婚姻都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在等级森严、门第之念极深的古代。但是,北宋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当时的汴京城流行一种"榜下捉婿"的婚姻现象。所谓"榜下捉婿",就是各地豪绅、高官,在科举放榜那天,争相挑选登科士子做女婿。这一现象也就造就了北宋时期,高门贵女下嫁寒门士子的现象。如寒门子弟的王拱辰一高中状元,就接到了官宦薛奎的宴请,并顺理成章成了薛府的东床快婿。晏清素与富弼的婚姻就是在这一现象下衍生出来的。但是,高门贵女下嫁的事例虽不少,能像晏清素一般幸福美满一生的却是凤毛麟角。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富弼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晏清素;晏清素婚姻幸福美满的背后,更有她用自己无双的智慧对婚姻的经营。揭开尘封历史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传奇女人的一生,和她幸福婚姻的秘诀。一、 秀毓名门,渊博家学培养了她的和善乐观。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晏清素出生于汴京城。她是晏殊与发妻李氏(李虚己之女)结婚多年后的第一个孩子,深得父母疼爱。晏清素的外公李虚己,是北宋太宗年间进士,在宋太宗与真宗时期为官,官至工部侍郎。而李家更是世代为官,是典型的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晏殊,"五岁能作诗,七岁能成文"是当地有名的"神童",更是年仅14岁就中进士,得宋真宗、仁宗两位皇帝看重。一生官途坦荡,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而他除了官运亨通,在文坛上更是首屈一指的大家。一生的文学作品数量高达一千余首,流传的经典之作不少。有着"宰相词人"之称。有如此渊博的家学加持,晏清素也不负众望,完全继承了父辈的优秀基因。有史记载她"幼而慧悟,七岁善女工。"作为晏家的嫡长女,又聪慧无双。晏殊对于这个女儿很是喜爱。据《晏氏.墓志铭》记载:"元献六女尝群戏于前,而独顾夫人,语以敦静寡言、动必巡礼。期以异日,宜配伟人,为慎择所嫁。"晏殊看到自己的六个孩子在庭院内玩耍,只有长女清素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到此景,晏殊自豪地对旁边的人说:"我这个女儿,稳重慎言,一举一动都符合礼节,是所有孩子当中最优秀的。待他日谈婚论嫁之时,我必定要慎重地给她选择一个才品俱佳之良人。"所以,在范仲淹拿着富弼的文章给晏殊看的时候,晏殊一眼就相中了富弼。于是,他赶紧向范仲淹打听:"这个富弼,可曾婚配?"都说文如其人,不得不说晏殊不愧是久经官场之人,阅人无数,颇具识人之能。从他向举荐的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欧阳修、韩琦等,无一不是国之栋梁。而他为自己女儿选的女婿,更是此中极品。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通过举茂才异等科(一种特殊的科举考试,考试时间不定,由皇帝开科且亲自考察录取。这一科举途径的难度比一般的科举考试更高。历史上通过此途径高中之人寥寥无几。如唐于景龙三年召举,及第者仅王敬从和许呆两人,宋仁宗时召举,及第者仅富弼和张方平两人而已。)入仕。而富弼在高中之前,就已是闻名洛阳的大才子,正合晏清素"凡入门提亲者,不看家世门第,只看文章人品。"的婚姻观。这么优秀的人为何没有婚配呢?一是富弼出身微寒,二是富弼曾说过:"不登科不娶妻"。所以,才有了这对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因为对女儿的看重,所以晏殊时常把晏清素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把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事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了晏清素的骨子里。所以她"盖得元献之秀气而贤,为女子之杰。"晏清素从父亲身上学来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周全圆融的处事之道,对她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她很好的把它们运用到了自己的婚姻当中,成就了自己婚姻的幸福美满;更帮助富弼走过了人生的低谷期,成就了富弼的一生的官途坦荡。二、持家有道,进退有度成就了她的地位永固。晏清素18岁嫁给富弼的时候,富弼才刚步入仕途,只是一个小小的河南府长水县知县。加上他的父亲官位一直不高且早逝,所以家境清苦。但是,晏清素并没有因为日子清苦有半句怨言,反而放下高门贵女的姿态,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她不仅勤俭节约、不奢侈不比效;更是事无巨细地照顾婆婆、视如亲母。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富弼升为宰相。有一次,晏清素和婆婆应邀参加宫廷宴席。同行的高官贵妇们都"戴珠佩玉、竞相炫耀",可是,晏清素却毫不在意。别人看到觉得不可思议,问道:"你小为宰相女,大为宰相妻,怎么能这么节俭呢?"晏清素答道:"我的丈夫起于寒士,才刚做大官,他的俸禄只够奉亲养贤。我难道要为了一己之私效仿世俗吗?我有副笄、象服、和婆婆出入宫廷就很满足了。以珠玉盛装比较奢侈,不是我所想要的。"富弼听到这话,当即动情地说:"真是我的贤妻呀!"还有一次上元节,皇后设宴,晏清素搀扶着婆婆,上下就像在家一样恭敬。皇后对左右说:"因为有这样的婆婆,所以才有这样的媳妇。"婆媳相处自古就是个难题,婆媳不和屡见不鲜。但是,晏清素却能和婆婆相处得如此融洽,不可谓不高明。不仅如此,晏清素还两次把自己封君的机会让给了富弼的姊妹;在族里人有难之时,及时伸出援手;在别人犯了过错之时,不置一词、不做计较。她的淡泊名利、宽济族人、以诚待人、张弛有度等,不仅为她赢得富家上下对晏清素一致好评,更是在外树立了一个贤良大度、和善勤俭的形象;她修身立命、贤静有法度,是天下女子的榜样。在他们居住在京城的三十多年里,每次晏清素进宫,都能引来众多命妇的围观。大家都以晏清素的言行举止为准则,纷纷效仿。都道"娶妻娶贤",娶得一房贤妻,是何等的重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晏清素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富弼构建了一个和睦、祥和的大后方。富弼才能一心一意地在官场上闯荡、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富弼起于寒士,但终其一生,仕途顺畅、官运亨通,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位皇帝,且每朝都曾为宰辅。我想,除了自身的才干和有范仲淹、韩琦、晏殊等前辈的提携之外;和他背后的女人晏清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富弼家境微寒之时,是晏清素不辞辛劳地勤俭持家、在背后默默地付出;在富弼仕途不顺之时,是晏清素积极乐观地开解引导、在身边静静地陪伴;在富弼想辞官归隐而皇帝不批准之时,是晏清素身穿命妇制服,请求皇帝赐对......庆历四年(1044年),富弼因参与"庆历新政”,被以夏竦为首的守旧派诬陷"谋反",谋反乃是大罪,有株连九族之险。富弼为保妻儿无虞,也为了消除皇帝的猜忌,不得不自请出京、宣抚河北。之后,又到郓州、青州做知州。因庆历新政被贬出京的还有范仲淹、苏舜钦等。这应该是富弼为官以来,最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推行的新政,还未实施便已夭折;自己也被流言中伤、皇帝猜忌......这个时候,如果不是有乐观豁达的晏清素陪在身边,或许富弼也会像苏子美一样,郁郁不快、壮志未酬而终。但是,因为有了夫人的陪伴和开解,富弼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而是积极应对生活的苦难;更是坚守初心:为一方官、造福一方百姓,救济灾民、整顿军队。果然"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至和二年(1055年),富弼再度为相,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之职。
推荐阅读
- 五代的疯子宰相,因小事写了63个字,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第3位被称为巾帼宰相,第9位美貌不输陈圆圆
- 他的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之为“棉花糖体”,他被誉为“浓墨宰相”
- 青词宰相严嵩上位记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宋朝榜下捉婿那些事:疯狂抢婿笑料百出,为抢状元副宰相贡献两女
- 中国有一个省,人口过亿,名将宰相出了一大堆,却从来没出过皇帝
- 庄子说:仁是“无爱”,孝是“无亲”,为何儒家宰相称为妙道?
- 状元违抗圣旨不愿娶公主,宰相说8个字,状元立即结婚!
- 章惇的纠结人生“北宋第一宰相”落下骂名,幸福生活突然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