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成潮流其实这些“赛博朋克风”电影,我们都看过……


“赛博朋克”成潮流其实这些“赛博朋克风”电影,我们都看过……
文章插图
文/杨宸电影《流浪地球》的走红,打开了国内科幻电影拍摄的新局面,也令科幻小说作家们走进了大众视线。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三体》作者刘慈欣。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科幻影视创投会上,包括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球状闪电》在内的五个重点电影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这个消息令不少科幻类影迷们颇为兴奋,但也有一些科幻小说爱好者担心,电影能否呈现小说的精髓。1902年,早期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拍摄了时长14分钟的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它的情节主要来自于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H.G.威尔斯的《最早登上月球的人》。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部改编自科幻小说的电影。自此之后,不断有科幻作品被形象化为活动影像。但与梅里爱面对的境遇不同。在电影草创时期,观众们沉浸于吸引力电影中那些杂耍般的戏法变幻和视觉奇观,比如《月球旅行记》中炮弹般的飞船被打进了月球的眼睛,长着人脸的月球露出痛苦狰狞的表情。他们并不特别在意电影的叙事逻辑是否自洽(如今的叙事电影当时甚至尚未出现),是否忠实于小说原著。而随着科幻市场、科幻迷圈子和科幻产业的发展,科幻改编电影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其中涉及到小说与电影两种媒介形式之间的转换,原著故事和导演风格之间的碰撞,艺术追求与市场需要之间的博弈……但这并不能阻止无数的电影工作者在科幻改编的路上前赴后继。回顾历史,他们有的雄心勃勃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则幸运地留下了影史经典,甚至开创了一种风格。而如今,加拿大导演维伦纽瓦将在大银幕上重启科幻经典《沙丘》,中国科幻巨著《三体》也将被美国流媒体平台奈飞改编为影视剧……尽管不知道将面对怎样的成品,但无论如何,科幻改编电影总是值得期待。毕竟,谁也不知道,当仿生人手中飞出白鸽,当《蓝色多瑙河》流入太空,当达利成为宇宙皇帝,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神奇的化学反应。《沙丘》:如果第一部科幻大片不是《星球大战》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达利在巴黎的一家餐厅里和佐杜洛夫斯基(下简称佐杜)进行了第二次会面。在佐杜看来,这次会面有点像审判。一番交锋后,“审判”结束,这位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确认了合作的意向。合作项目是佐杜筹备的新片《沙丘》——想法天马行空的佐杜非常希望达利能在他的科幻电影中扮演宇宙皇帝。经过讨价还价,佐杜答应付给达利每分钟10万美元的片酬(为此他把皇帝的戏份删到了只有几分钟)。而这只是他为这部电影巨作做出的“疯狂”举动中的一小部分。当时45岁的墨西哥“邪典”电影导演佐杜被他的粉丝尊称为“疯子”,一个艺术的疯子。从那时乃至今天的眼光看来,佐杜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可能都不太适合大众电影市场。在他最为著名的《圣山》中,充斥着繁复的宗教隐喻、裸露的生殖器、对粪便的直接拍摄、蟾蜍蜥蜴这类外表并不招人喜爱的动物以及对当代社会夸张辛辣而古怪的讽刺。甚至在影片最后,他还玩了一把“元电影”手法:由他自己扮演的神父突然对着镜头大喊“摄影机向后”,接着摄影机后拉,暴露了整个拍摄的场景。如此,他告诉观众电影里这场诡异荒诞的寻求不死长生之旅不过是一种虚构,我们应当回到真实的生活之中。然而,那时的真实生活并不比他的电影更为现实。60年代青年反文化的余韵仍在动摇着世界,权力机器的神话却愈发坚不可摧。一边是嬉皮士、反战、性解放、对灵性的追求,另一边是隆隆开动的战争机器使得全球冷战局势日益加剧,军事镇压屡见不鲜。这些内容都被佐杜以一种象征符号的方式收拢在了他的作品中。而他消化这些“真实生活”的方式则是创造一种迷幻药般的电影风格,以一种60年代青年反文化与南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迷醉与清醒、怪异的癫狂与残酷的纯净来嬉戏、瓦解掉那比电影还要“疯狂”的冷战世界(最后再告诉你,我们仍然要回到这样的世界)。正是这样一位导演表示,他在梦中产生了一个想法:拍摄当时广受欢迎的科幻小说《沙丘》。按照科幻理论家达科·苏恩文称之为“认知性陌生化”的科幻定义,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并算不得上标准的科幻作品。它更像是一部太空版本的《哈姆雷特》或《指环王》:一个受到自然法则和伦理准则双重庇护的“预言之子”,要在一个中世纪般割据斗争的世界中,为父报仇,拯救人民。弗兰克精细地创造出了阿拉吉斯星这一盛产香料的沙丘世界,作为保罗这一弥赛亚少年的成长舞台,当然,这个舞台上还少不了各种权谋与军事斗争。据留至今天的脚本资料来看,佐杜对《沙丘》的改编不是简单的情节复制,其重点在于以影像的方式再创造一个宏大的沙丘世界,以此来营造一种他力图达到的迷幻氛围。他想要的是“宝石、机械动物和有灵魂的机械装置,超凡脱俗,如同冰晶、苍蝇多面的眼睛和蝴蝶翅膀……拒绝其中充斥的帝国主义、掠夺倾向、傲慢自大和空有其表的科技”。为此,他不仅邀请了达利扮演宇宙皇帝,好莱坞怪才导演奥逊·威尔斯扮演保罗的敌人,还聚集了一大批个人风格各异的艺术家,包括拥有强大分镜作画能力,涉足牛仔、科幻等多个领域的漫画家莫比斯,迷恋机械、性、死亡,作品黑暗而恐怖的艺术家吉格(吉格的风格可参见《异形》)等。这帮人在佐杜和视效总监奥班农的带领下,将科幻小说《沙丘》变成了一部延续了十几个小时的电影,从外太空不断放大至群星中一艘香料运输飞船的长镜头开始,到“一个保罗倒下去,千千万万个保罗站起来”结束,预算高达1500万美元,成本远超之前花费高昂的《2001太空漫游》。超长的时长、巨额的投资,再加上并未在商业电影领域证明自己的佐杜,这自然不能令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满意:一个“邪典”电影导演能拍好商业科幻大片吗?最终,因为资金不足,佐杜的《沙丘》搁浅了。它的脚本后来在好莱坞流传,它的“遗产”:拼剑的战斗、城堡的设计、开始的长镜头等,在《星球大战》《异形》《超时空接触》等科幻电影中得以再现。只不过,它不再是最初的样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