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娲平辈的“黎山老母”,究竟是何方神圣?白素贞都是她的弟子

黎山老母,又被称为骊山老母。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其得名就和骊山老母有关。一种传说是,骊山老母是上古天神,远古时期天地巨变,一场特大灾难降临人间。于是,骊山老母带着两个女儿炼石补天,而后补地。期间,小女儿变成了一匹飞马,驮着母亲和姐姐到处飞。等一切结束后,小女儿太累了,便没有变回原来的样子,而是就地休息。之后,一觉醒来,觉得四周有山有水,实在太美了,便留了下来,化作了一座大山,形似一匹骊马,从而得名骊山。
 跟女娲平辈的“黎山老母”,究竟是何方神圣?白素贞都是她的弟子
文章插图
在《汉书·律历志》中是这么解释:骊山老母生活于骊山一带,故被称作“骊山女”,后被认为是女仙,尊为“老母”。那么,究竟是骊山老母以骊山得名,还是骊山以骊山老母而得名?估计没有人会太深究这个问题。因为,大家的兴趣更在于第一个传说,其中的故事和“女娲补天”几乎同出一辙。在骊山,同样存在着对女娲的信仰。北宋年间的《长安志》如是描述:“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可见,骊山老母不但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她就是女娲。除此之外,骊山老母还是道教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很多地方都有她的神庙,尤其以骊山的老母殿最为著名。老母殿最初修建于秦朝时期,主殿内供奉着骊山老母(女娲)的金身神像。现今,老母殿位于古都西安以东20公里的骊山第二峰头上,是一座历史悠久,殿宇恢宏的巨型宫观,供奉着闻名遐迩的人类始祖骊山老母。有道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可以说,骊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老祖母,而声播四海、游人如织。每年的六月十三日,便是骊山老母庙会,历时五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
 跟女娲平辈的“黎山老母”,究竟是何方神圣?白素贞都是她的弟子
文章插图
那么,为何后人更熟悉“黎山老母”这个称呼呢?这得感谢《西游记》,各路神仙在这部书中都有客串,当然也不会落下黎山老母。其中的取经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玄奘前去西域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现了两部著作《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前者重点是宗教信仰,后者则是添加了神话故事元素,突出了取经过程中的艰辛。到了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有了大师兄的原型。进入元代,戏曲界开始出现了相关的主题戏曲,使得《西游记》的故事基本定型,并且,在此时的元杂剧《西游记》里,骊山老母就是孙悟空的义姐。后来,作者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人物形象的重塑,让原本一个取经的佛教故事,成了一个对话诙谐有趣的神话故事。所以,作为道教尊崇的上古神仙“黎山老母”,也有了出镜的机会,只是次数不多罢了。其中,在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黎山老母”可是化作了一个母亲,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则是化作了她的三个女儿。
 跟女娲平辈的“黎山老母”,究竟是何方神圣?白素贞都是她的弟子
文章插图
单从这个“角色”的设计上,就可看出作者的用心。看似很普通的民间“辈分”关系,却是隐含着四位天神的仙班座次。由此可以看出,在隐约中,道教似乎盖过了佛教。也许,这要从明朝当时的社会宗教信仰去解释。西域取经发生在唐朝,足见佛教的兴起。不过,进入宋朝之后,皇帝基本都是道教的狂热信奉者,使得道教得以广泛传播。到了元朝,则是一个多宗教自由发展时期。而到了明朝,朝廷则是重点扶持佛教和道家,主要是想通过这些宗教力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不过,明朝的大多皇帝都是信奉道教,这必然就会带来一些倾向性。由于,明朝将宗教信仰视作一种“民俗”,所以,这个时期民间的宗教发展是很快的。《西游记》既然是神话,那就一定会出现民间熟悉的各路神仙,而且,和人间一样,也有“座次排序”。所以,作者将“黎山老母”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是符合当时社会的一种排序现象的。不过,毕竟讲的是取经故事,所以,也决定“黎山老母”出场的次数不会太多。


推荐阅读